最近,偷偷在看一本書,名字叫《成為作家》。當初買這本書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寫作水平。還記得一周前,朋友調侃我說,當初高中那個寫詩的愣頭如今變得老氣橫秋,再沒有寫詩的水平。我只笑笑,無奈的告訴他,談理想的季節過去了,簡簡單單的興趣也得藏著掖著,顧慮多了,性情就遠了,沒有靈感的付托,再堆砌的文字都是空殼而已。
直到今天,一個因利用休息時間看考研書籍而在微博上火了起來的外賣哥,似乎點亮了我心中的明燈。面對路人的嘲笑或者只表示好奇的一句:你還考研呢?外賣小哥只是淡然淡然表示:準備還可以,試試唄,今年不行明年再來,干啥都要有個好心態。
是的,干啥都要有個好心態,其實很多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看到希望。在成長的歷程中,最讓我難忘的是三年前在社會上打工一年的那段歲月。三年前,在休學申請書上簽上名字,把它寄回給系副主任后,黯然地留下人生中第一次最無奈的眼淚。原本打算忍痛直接退學,副主任聽出我的不舍,于是只讓我填寫了休學申請,不忍心看到我自斷了退路。
求職時剛好是年末,正是酒樓缺人的季節,于是我便踏上了去深圳的車,很快在酒樓找到了一份水吧員的工作。每天搬酒水,切水果,扎果汁,一個人晚上洗著十幾二十框啤酒杯的機械而忙碌的打雜生活,漸漸讓我充滿了對未來的擔憂。在別人團聚的時候,油然而生的是鄉愁。第一次不在家過的年,下班后與同事踩著超市因年三十而早早打烊的點,買了餃子回出租屋煮,喝著啤酒和52度的百年糊涂,訴說著衷腸,幾個二十歲的漢子像個孩子一樣痛哭,直到最后吐了,然后第二天中午洗了一個又一個熱水澡來醒酒。
在那段歲月里,一個同樣因休學在那打工的廣西同事送了我一本茅盾的書《子夜》,他告訴我黑夜過后是黎明,有夢想,想飛就飛吧。后來,在酒樓裝修停業時,又遭遇各行業淡季,四處碰壁與讀書之心還沒滅的我,最終還是選擇了重歸。
最后,在未來追求夢想的路上,分享一段一位外賣小哥的詩與大家共勉:我想在這個時候,故鄉的太陽,從山的那邊爬了起來,山澗里,變換自由的霧啊,正準備向天空出發......
想飛,就飛吧,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