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藎草游俠
前言:每一次旅行都不只是去看一看終點的風景,終點風景是事先預料到的,然而在旅途中發生的,才是真正的意外和驚喜,在終點找不到的想要的,會在意外的地方遇到,我認為這才是旅游的真正意義所在。
人在堵途
我們四人要去古北水鎮是十一前一天才決定的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十一早上八點多才坐上東直門的980路長途公交,原計劃到達密云西大橋站,然后轉乘密51路,在司馬臺村下車即到古北水鎮景區,預計的車程三個多小時,沒想到比我們旅游心切的大有人在,還沒到達懷柔就已經堵的寸步難行了,旁邊的一輛車上,一只狗趴在窗戶上,吐著舌頭,眼睛盯著我們看,似乎在嘲笑說:
“怎么樣,堵成我了吧!”
我在車上睡了一覺,恍恍惚惚間感覺到達密云縣城了。在等密51路車時,到景區的私車很多,一位大哥口才很好,說路上堵車啊!公交慢啊!我可以抄近路??!等等,企圖要50元一位拉我們去古北水鎮,我們自然不情愿,做公交幾元錢就搞定的了,沒必要花費這么多,他糾纏了許久,我們也等了許久,時間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無奈之下,我們打了一輛滴滴順風車,一百二十幾快就搞定了。
沒想到打一輛車卻給我們解決了住房的難題。
司機大哥就是古北口人南關村人,南關村距離古北水鎮十公里左右,十幾分鐘車程就能到。他問我們有沒有訂好住宿,我們說沒有。他很驚訝地說:
“如果提前訂房價格上還算可以,如果現在定恐怕都已經滿員了,即使有空房,在黃金周內,價格肯定翻兩番,到了晚上再訂,一位一千元都是有可能的?!?/p>
他建議我們住在他的老家南關村的農家院里,干凈舒適,價格便宜。司機大哥給農家院的阿姨通了電話,了解了價格,一位150元,一日住宿加兩頓飯,我們覺得可以去看看,司機大哥就帶我們過去了。
從密云縣城到南關村,一路堵來一路開,司機大哥說往年的國慶節這條路上沒這么堵的,半個小時就能到,今天堵上3個小時才到達南關村,真是見鬼了。
到了南關村后,被堵車折磨的我也不忘做個打油詩,自嘲一下路上的情景。
山一程、水一程,車在路上堵難行,有狗笑不停。
睡一鐘,醒一鐘,白日計劃已成空,山居待燈明。
夜游水鎮
到達南關村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車在農家院旁邊停下了。一位皮膚黝黑、個子不高的阿姨拿著手機出來迎接我們,看來她應該很忙的,黃金周內,住宿的很多,她也在不停地聯系業務了。她帶我們參觀了農家院的房間,小院干凈整潔,每個房間都有一個很大的玻璃窗,室內很亮,感覺很舒適。我們決定就住在這里了。
一天沒吃東西了,真的很餓,農家大叔端來一盆洗好的棗子來吃,然后和阿姨開始忙活我們的下午飯了。我們暫時吃了幾顆棗子充充饑,便伸個懶腰,出門走走,沒想到這個小山村如此漂亮,四周有群山環繞,山村由南向北逐漸增高,呈階梯狀,整個山村干凈整潔,我們走進小院的旁邊菜圃中,這里種著平常的蔬菜,梨樹、蘋果樹、棗樹、山楂等,菜圃的西側就是坡下,一條大河蜿蜒而過。
農家阿姨勤勞樸實、謙和熱情,很快將豐盛的飯菜擺上桌子,我們狼吞虎咽一番,感覺回到了家里,吃著像母親的飯菜一樣,風卷殘云、杯盤狼藉,還沒等喝完茶,熱情的阿姨又已經為我們叫好了去古北水鎮的車。
水鎮夜游是五點半開始,天色還沒黑,既可以看到水鎮的夜景,也能看到水鎮的白天的面貌。
十幾分鐘后,我們到達水鎮,朋友本想說這里的百姓靠山吃山,卻說成坐山吃山,我說如果這么多人坐山吃山,那還不得坐吃山空了??!逗得她哈哈大笑!
古北水鎮沿河而建只不過才幾年的光景,較之江南的千年古鎮——周莊和烏鎮,他只能算是徒子徒孫,只不過是地理位置的優勢,去不了江南的游客,就可以在缺水的北方一睹江南水鎮的影子了。
水鎮的建筑雖然是青磚白瓦石拱橋,綠藤紅葉爬滿墻,但要比江南的古鎮少了一種古樸和厚重感,小橋流水顯得不夠自然,人工的痕跡過于明顯,詩中的烏篷船被鐵皮船代替了,大概是因為他沒有歷史的積淀和歲月的磨洗吧!所以古北水鎮單從外形上就先輸給了江南古鎮。
即便如此,第一天來這里的游客就可以用擦肩接踵來形容了,他們也許是沒有去過江南古鎮,所以沒有視覺和心理的比較,就覺得這里很美了;也許有人游遍了江南古鎮,來這里就是要對比一下南北的差異,找到文化的差異,而我就有這樣的心理,雖然我沒去過江南古鎮。
天色黑的很快,華燈初上,夜游古鎮才真正開始。
古鎮是為旅游而建,仿照古代的設施,里面有勾欄瓦斯,也就是娛樂休閑、住店吃飯的場所,一家賣煎豆腐的店前就排起了長龍,有些人為吃一塊豆腐,不惜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等,我也是醉了。
我們在沿河的走廊上欣賞夜景,但大多燈光都是電器為主,古代那種紅燭燈暈、烏篷搖槳的感覺很淡了,人越多,不覺得是熱鬧,而是前看腦勺不回頭,一步一步慢悠悠了。更不用說會在石橋上邂逅一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姑娘了。穿越人海,我會在哪里找到你?答案是——在水里。
我們登上水鎮中間的山上,大概有兩百多個臺階,整個水鎮盡收眼底,每一處都被燈光照亮著,像一只飄蕩在燈海里的航船。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座不夜城?!?/p>
為什么這句歌詞會突然浮現在腦海?就是因為他更像是民國時期的上海,而不是古鎮,他有古鎮的七分形貌,卻沒有古鎮的三分精氣神!站在江南古鎮的橋上,隨意吟出“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但站在這里,我不知該吟出什么。所以古北水鎮又輸了。
山頂上可以遙望遠處夜間的司馬臺長城,在燈光的點綴下,像一條盤桓都在山脊上的巨龍,不眠不休。山上的有一處教堂,里面的人很多,我們走進去,安靜的坐下來,假裝是虔誠的基督徒,像萬能的主懺悔,原諒我們為了休息一下而占用了有限的座位。
逛了三個多小時,我們才回到山村,細心的大叔怕我們餓,為我們煮了香甜的玉米,每個人吃了點,就洗洗睡下,結束了一天的行程,迎接第二天的驚喜。
山居一日
山村的夜很靜謐,靜的能聽見山神高處的對語,能聽見山中生靈的呼吸,能聽見來自繁華都市躁動的心歸于平靜。這種感覺只有在康莊的大山中才有過,轉眼幾年過去了。
睡到第二天清晨,雷聲乍起,由遠及近,雨點不急不慢的敲打著小山村,遠處的群山被霧氣籠罩,隱隱約約,仿佛虛幻怪誕的世界。我被這青山隱隱水迢迢的詩中意境陶醉著。
阿姨已經把早餐準備好了,一盆兒熬好的小米粥、四個雞蛋、一碟咸菜、一碟豆腐乳、烙的幾張酥油餅、一碟炒黃瓜,菜肴清淡、美味可口。能在這里吃早餐,這真是意外的驚喜!吃過早餐,雨已經停了,我們要在這大山的深處走一走,去探尋他的美麗與神秘。
在村后的福峰山上,有一座道觀,村里的人說那是娘娘廟,諸路神仙都很靈驗。我們四人便從后山攀登而上,山間秋風烈烈,霜葉漸紅,剛下過雨,草木濕漉漉的,打濕了我的鞋子和褲腳,我突然想到了陶淵明的詩:
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來到這里,我才感覺到,此行想要和真正得到的沒有相違,而是大大的滿足了。
我們到達了山頂的觀里,四周視野開闊,遠處的村落清晰可見。觀中的銅爐里香火鼎盛,幾案上擺滿了供奉的水果,來信霞道長正在和敬香者聊天。我們都帶著敬畏的心將前殿后殿都參觀了一下,便從正門的階梯下山了。
下了福峰山,繼續往前走,古北口長城抗戰遺址紀念館坐落在山腳下,旁邊是烈士墓,這里是為1933年抗擊侵華日軍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們而建的,門前和后山都有松柏掩映,十分靜謐,基本上沒有游人,忠魂能夠在這里,享受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的安寧,而古北口長城的殘垣斷壁還在山頂訴說著這段難忘的歷史。
我們沿山路登上長城,這里不同于八達嶺,沒有被重新修繕,一磚一石都得以保存,上面的烽火臺有的已經坍塌,有些比較完整,可以讓來者憑吊懷古。潮河從古北口長城腳下靜靜地流過,干涸的地方荒草萋萋。在古北水鎮沒有找到的,在這里被我們發現,這就是歷史的厚重感,偉大民族的過去。
下了山,經過一片棗園,我們像是狼入了羊圈,大部分棗子已被摘掉了,但剩下的也足夠們美美的吃上一回,再把口袋塞得滿滿的,然后心滿意足的回去了。阿姨在家正準備著最后一頓山居美食,吃完我們就告別了他們、告別這個山村了。
不知道下一次人生的旅行會在哪里,有多少意外和驚喜在等待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