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過年胖十斤,減肥還是留到元宵節之后吧。
? ? ?話說最近C先生又做這種一級米飯殺手,我肚子的肥肉是暫時不會下去了。我從小外號就叫“張一碗”,兩碗的時候少,除非這頓菜特別好吃的時候。
? ? ? 做這個麻婆豆腐前,倒是查了一些其他人的做法,眼花繚亂,不知道用哪個好。信息量太大也不是個好事,讓人無所適從,兩眼昏昏的C先生最后索性一拍桌子,就按自己以往的經驗來!
? ? ?結果證明他廚師從業多年的經驗并沒有喂狗,還是有點存留了下來。
我們這邊的“葷油”,通常指的就是豬油。減肥健身的人估計聽到這個就已經退避三舍了,切莫再給我多增一兩肥肉。我平常也不太吃豬油,肥肉更是一點不沾,五花肉都要把肥的咬掉。不過人生也需要有脫軌的時候,別總繃著,大不了晚上再增加點仰臥起坐,揮揮汗。生活就是——為了再多吃點,所以酣暢淋漓的運動!不吃飽了,哪有力氣減肥呢?
? ? ?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有感,大概是關于近些年中國人口味的變遷,咸辣下飯漸漸取代原來的各地區差異性的口味,比如麻辣香鍋、火鍋、麻辣燙、魚香菜系列……哪座城市,最受歡迎的都是這些,人們的喜好漸漸趨同,重視調味料的運用,反而對于食材本身有沒有風味,不是那么在乎了。西紅柿沒了酸甜味,黃瓜沒了清香味,各種食材的味道都在變淡。確實,在我的印象中,我家鄉原來是沒有辣味的,很久不回鄉,大街小巷全是麻辣燙、麻辣拌(我估計這是我們那邊人自己發明出來的做法)。甚至到了很南的南方,街上的快餐店里,都極舍得放辣椒。
? ? ?倒不是不看好這種趨勢,如果一種口味受大眾喜愛,那證明這味道絕對好吃。人都有兩面性的,哪有人天天麻辣鮮香不離口,香辣吃多了,就惦念著清淡,館子下多了,就開始想家里菜。這是個多樣化的世界,喜歡自己喜歡的。喜歡的,過一階段沒準就膩煩了,而不喜歡的,過一階段沒準就喜歡了。
? ? ? 要論食材本身的風味,我家鄉的蘸醬菜絕對能體現出來啊,狂放且質樸。只需要季節性的、用有機方式種植出來的時蔬,一小碟大醬,甚至都不用大醬,洗干凈了,盡管往嘴里塞,脆生生的一咬,全是蔬菜本身的味道。生菜、旱黃瓜、嫩嫩的小白菜、紅撲撲的水果小蘿卜、胡蘿卜、有機黃豆釀出來的豆腐……甚至可能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大蔥、大蒜,都盡管吃。
? ? ? 今天突發奇想,如果今后我們倆要開個私房菜館,菜單上都要寫什么菜呢?這個麻婆豆腐一定要上榜,還有之前的豆瓣醬燒帶魚。我自己做的,一定要有酸湯肥牛,小C同學是百吃不厭,隔一段時間就要吃一次。再加上上一段中提出的蘸醬菜,只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呀,這菜單一定充滿矛盾和對立,一面重口味,一面寡淡的像在吃草,我真是太喜歡了。
? ? ?扯了這么多,還是寫菜譜吧。
豆腐一塊
腿肉150克
郫縣豆瓣醬兩勺
花椒10克
干辣椒三個
蒜瓣三瓣
蔥花
▼ 1. 將原料準備好,蔥姜蒜切成沫,干辣椒切段,肉剁成小的肉丁,肥肉瘦肉分開,豆腐切塊。
▼ 2. 將豆瓣醬切碎,使其更加入味。
▼ 3. 豆腐焯水,去豆腥味。
▼ 4. 鍋上火,下入花椒粒,小火煸到香味散發出來,然后去掉花椒粒。【可以不去,去掉口感會好一些,根據個人喜好,畢竟有人咬到花椒像吃到炸彈一樣T_T】。煸好的花椒油倒到一個小碗里,最后的時候要用。
▼ 5. 下入肥肉煸香,小火炒出油 。將肥肉炒至焦香,肉渣不用倒出來,這可以提升菜的口感。【我沒把肥肉剁得太碎,當然你也可以用肉沫,但肉丁會更好,可以把肥肉的油炒出來,增加肉香】。
▼ 6. 再下入瘦肉丁,翻炒至變色即可。
▼ 7. 加入兩勺豆瓣醬,炒香【根據個人的量,重口味的放兩勺,口味輕的放一少半】。
▼ 8. 下入豆腐翻炒。
▼ 9. 加入適量的水。
▼ 10. 煮到湯汁快干時出鍋時,撒入水淀粉勾芡。撒入蔥花。下入花椒油。然后出鍋!
正宗不正宗我不知道,誰說要正宗,我們要的是好吃~~!據C先生說,當年,有兩個教做菜的師傅,為了肉沫到底是混在豆腐里,還是把肉沫堆在豆腐上,就在廚房里,干——起——來——了……底下人一臉懵逼……
最重要的是太-好-吃-啦!!
來吧,干了這碗白米飯!
難道是最近春天日近?我突然覺得餓,餓得受不了,人家說春困秋乏,我是春餓秋餓。
不行,得做晚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