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韓寒坐在《對話》欄目的演播室里,面對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探究、打量、勸服以及質問與抨擊,很是難堪。他獨自一人,而他們是一群人,他們還是一群自詡全面發展和上大學是正軌——每個中國學生都應該嘗試去做好的事,他們排斥異類。這一期節目與欄目名稱“對話”背道而馳,這一期呈現的是一種圍觀式的教導,一種價值觀的輸入,更是對當時未成年的韓寒的一種無情打擊與碾壓。主持人是推手。節目開播,主持人拿著她的話筒,站在一個道德制高點,評價這個16歲成名的少年。在場的所有人議論紛紛,可悲又可恨的是他們忘了他的未成年標簽,只是眾說紛紜。
媒體能夠傳播訊息、匯聚愛心,卻也能傷害甚至殺死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