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季第2周152心的暖暖《把時間當作朋友》之好好說話

學會傾聽

1、錯誤認識:

認為傾聽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并認為閱讀能力比傾聽能力更難以鍛煉,也就是想當然地認為閱讀能力比傾聽能力了更重要。就如同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但是也只有少數的同學真正聽懂理解了老師所講的內容。

原因:人們講話的速度遠遠低于思考的速度,所以我們在傾聽的時候容易走神,并且走神的次數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長。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走神,聽者“印證自己并未錯過有效信息”的判斷就很可能只是幻覺。我們的大腦有一種模式拼接能力:在處理零散信息的時一種時候,會不由自由地將它們按照某種之前曾經遇到過的模式拼接起來,并總是以一種我們自以為有意義的模式。也就是說這種模式拼接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來理解對方所說的話,出現理解偏差,并帶有一定的自我欺騙性。

回憶我的生活當中,其實也曾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在和朋友的聊天中,提起某天他曾經說過某些事是怎么樣的?結果朋友卻說沒有說過這樣的話,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有可能是朋友記憶力差,不記得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另一方面則是自己把朋友的話理解成另外的一種意思,甚至是與原意相反的。這也就是導致了另一種讓人無奈的現象產生:人們只能聽到自己想聽的,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2.解決方法

首先,要有效性的想辦法獲得一種或者一些能夠用于鑒定已知信息有效性的知識。這種知識稱為判定類知識。在有了一些判定類知識后,我們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便可盡量用這些知識可靠地鑒定自己大腦中所存儲的已知信息的有效性。

其次,克制“過早質疑”。

過早質疑會認為對方的論證不堪一擊,但可能事實相反。有些人為什么會喜歡過早質疑他人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講述者在剛開始講述自己的觀念的時候,駁斥他的難度總是最低的,于是過早質疑的人總會產生自以為是的幻覺,進而落入自己設置的陷阱,自我感覺良好。同時也會讓過早質疑者不由自主地進入排斥狀態。這個時候,所傾聽他就會減弱,接收到的信息就等同于零。

為了讓自己聽得更有效率,我們要牢記一個原則:就算要質疑,也一定要等到對方把話說完。

最后,在傾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多余的腦力處理兩個方向的信息:回顧和預期

回顧:他剛才說了什么,預期:猜想他接下來說什么

但是回顧的時候容易產生偏差,要相信自己的記憶力比自己估計的要差,所以借助一些輔助工作反復回顧并幫助記憶,如筆記、錄音、照片等

回顧:注意到兩類信息,事實和看法,注意區分對方的觀察和評論,正確理解對方的意思。

預期:一旦決定要傾聽別人說話,主動幫助比爾人進入到傾訴的狀態,讓他把說說完,不要打斷他。

交流的三個原則

1、共生:同一個事實,不同人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人不是天生就知道這些差異。人從嬰兒時期就覺得自己就是一切,一切就是自己,這是一種共生的狀態。如果個體長大后還無法再思想上脫離共生狀態,就無法與人討論,并正確理解世界上的差異,從而也極其容易被蒙蔽雙眼,得不到真理和真相。

交流的三個原則

1、有意義的討論之前雙方不僅要相互競爭,更重要的是相互合作

在沒有確鑿證據之前不能隨意判斷

有了確鑿證據,就算結論難以接受也必須接受

錯了就要承認并進行改正

不斷對錯不能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應該做事不對人

當我們作為討論的一方,意識到自己不再遵循理性討論的基本原則,就要停止討論,因為此時已經不在討論,而是在爭辯。

2、真理是獨立存在的,它不依賴于任何人和集體

認為自己掌握’真理的人被形容自以為是,自以為是是每個人成長過程當中必須經歷的階段。難以跨越這種狀態的原因是這個過程充滿了曲折,因為我們在不停地學習和掙扎,但越學越發現自己的渺小。

推論:如果在任何討論中有自以為是者,最好的選擇就是退出討論

3、真理不變,也不會因為任何人而變,不停變換的是人們對真理的解釋或者理解

推論:如果在討論中有一方提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時,討論可以停止了,因為他不接受你說的任何話。

這三條原則是最難去實踐的:選擇在自己——你是要做快樂的豬,還是要做痛苦的蘇格拉底?真正跨出這一步很簡單,就會理解為什么大多數已經跨越這一步的人,從來不覺得跨出這一步有什么痛苦,并且你也會很快體會到那一步之外的歡樂是怎么的歡樂。沒人能幫你,你只能靠自己,并且牢牢記住,正如沒人能幫你一樣,你估計也幫不上別人。

正確復述

1、溝通的過程:

甲和乙溝通時,甲將自己語言把想法表達出來,這是甲的編碼過程,乙方在根據自己的方式進行理解,這是乙方的編碼的過程,這過程會多次重復。不同的人編碼機制不同,這是靠不同的人的經驗積累形成的,因此在溝通的時候經常會出來理解偏差。

2、如何避免出來理解偏差:正確復述

1.盡量使用:你的意思是?進行正確復述,對方就你的復述作出理解和補充,如果不進行正確復述,就意味著你錯失了修正理解偏差的機會。

2、避免那你的意思就是·啰,這是爭辯的表現,溝通可以停止,沒有必要糾纏下去。

勤于反思

1、為什么要反思:我們總是被對方的固執己見所挫敗,但同時我們也是一個固執己見的人。我們需要不斷檢驗自己在經驗和認知上的錯誤。

2、方法

1、深刻理解局限性:每個人都有認知局限,在認識上永遠有盲區存在,要承認盲區,才會有所敬畏,學習時才會謙卑

2、深刻保持警惕性:我們的經驗都是靠歸納總結得出的,這種歸納是過去的經驗,不一定適用于新的事物。

3、使用記錄,能夠讓自己記住更多的經驗:保證記錄是好的習慣

4、通過觀察和閱讀獲取他人經驗:觀察與閱讀是擴充有限的紫氣經驗的最好手段

5、試用類別跨越未知與已知的障礙:借助現有知識類比,對新鮮知識進行解釋,比如用煮雞蛋比喻地球的構造。

6、運用時間積累,耐心等待不能跨越的經驗,比如閱讀學樂器,要去勤加練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 ### 第〇章 困境 我們總會遇到“拖延癥”的困擾,就比如說開我始寫這篇讀書筆...
    另一邊閱讀 1,155評論 0 1
  • 《把時間當作朋友》是李笑來老師的作品。點擊書名可以看到官方的全文。這是一本值得細細讀,反復讀的書。書中指出了一些我...
    raingu24閱讀 1,033評論 0 1
  • 1、問題 任務都有一個最后期限 2、慌亂 既勤奮又懶惰 3、解決 A.我們無法管理時間 B.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
    夜貓子譚娟閱讀 710評論 0 0
  • 章節目錄看,小個色的地方是從0章開始,最后的第8章“積累”只有8頁,沒有前面的章內分節。 未掩卷已經推薦多人,李笑...
    boks閱讀 515評論 0 0
  • 第1章 影響力的武器 動物可能會因為看到某種顏色的羽毛而變得具有攻擊性,或是聽到某種叫聲就對自己的天敵呵護有加。動...
    某呆子閱讀 26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