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一下最近一次的情緒失控,仔細想想失控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進而下一次不會為了這樣的事情失控?
如果你有孩子,你應該如何從現在開始可以訓練孩子的元認知能力?
如果你有妻子丈夫,男女朋友,那你應該如何與對方共同共同可以訓練元認知能力?
通過仔細觀察,閱讀,思考,研究一下元認知在社交活動中的作用,哪些方面格外重要?
如何才能把思考未來,自省反思徹底當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好像刷牙那樣,不做不行的事情?
我們已經知道元認知能力很重要,甚至它直接決定了我們思考的深入成度,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一定要想辦法鍛煉直至擁有這種能力,直到它就像刷牙一樣成為不可或缺的下意識中就可完成的行動。
有三種方法:坐享、興趣、反思。
【坐享與興趣之所以能提高元認知能力的原因是:在全神貫注的磨練任何一項技能之時,元認知能力徹底放松,而注意力全部用來感受每一個感官刺激。進而調整自己的每一個動作,甚至每個意識與理解,最終達到比前一刻更好的地步,在這個。 ? ? ? 過程中,大腦皮層更多的溝回形成,更多的動作變成下意識即可完成的動作·····直到結束的那一瞬間,休息完畢且精力充沛的元認知能力再一次被激活,清楚的意識到剛才的一切,幸福感突然而生,又因為元認知能力的存在,那幸福感格外強烈。所以,找到一個能磨練自己某項技能的,能讓自己迅速進入主動的全神貫注狀態的乃至于干脆停不下來的興趣很重要,甚至是生命中絕對不可或缺的內容。
再說說反思。這幾乎是可以訓練元能力的最高效手段。所以,這應該是人人天天要做的事情。每天花上十分鐘左右,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結果,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沒有邏輯謬誤,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從何而來?又緣何走了那個思路?有沒有其他可能的思考結果?琢磨一下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琢磨一下那些影響因素究竟有沒有根基,有沒有道理?
剛開始坐享的人容易犯困,剛開始反思的人容易想不清楚。這些都是正常的表現,重要的是如何應付。關于反思的方法其實就是記錄。沒有人一次能把問題想明白。多數人,尤其是剛開始反思的人都需要在一個問題上反復思考,反復琢磨,才會有一點點的進步。因為沒有多少人能夠清晰地記得自己所想的每一個細節,也就自然不知道如何修正。只有記錄下來了,我們才有機會回顧,并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些細節上犯了錯誤。在這個反復打磨反復修正的過程中,我們的元認知能力也被逐漸的鍛煉出來了。雖然都是把控自己的注意力,但是所感知的對象不一樣,無論坐享還是興趣,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狀態都是控制注意力去感受自己的身體和相應的感覺。比如,當我們全神貫注地磨練任何一項技能的之時,我們的注意力全部用來感受每一個感官的刺激,進而,調整自己的每一個動作。而反思則更多的是回顧自己思維層面的東西,更有一種充分休息回來實戰的感覺,這就像我們健身的時候,無論是鍛煉還是休息,都需要盡可能認真的完成。而多數人健身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鍛煉的時候三心二意,休息的時候也不夠專注。所以無論鍛煉還是休息都盡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
我也說不清楚這是第幾次重讀這篇文章,重讀這大段文字了,不過我都清楚的記得之前每一讀過之后那種如夢初醒的感覺,當時就覺得自己仿佛懂得了一切,現在回頭想想,當時知道的只是皮毛,只是知道那些文字十分有道理,并沒有達到十分篤信的地步,要不然也會至今都沒有認真的練習過坐享,也沒有認真地琢磨一下自己有哪些方面的興趣,自己應該如何刻意練習,如何做到全神貫注?元認真能力被提高之后,注意力不集中這種困惑會不攻自破。
就好像當時也意識到,要學會反思,也知道學習的方法就是記錄,可是現在看看自己的狀態,自己根本弄不清楚自己的思考是什么,在這種比較重要的大事上,我一直都是在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就已經自覺的避開了。因為沒有記錄,因為沒有反思,沒有回顧,自己就是認為自己已經成長了,,因為從表面上看,自己就是每天都在看書都在學習啊,可事實上,這樣的每一天都是在原地踏步,所謂的“成長”,這就好比只是看到了別人的機會而已,卻誤以為機會是自己的。只是以為自己成長了,并沒有落到實處,被這種誤以為成長的假象蒙蔽了,而自己竟然不自知。
這次重讀之后,同樣覺得 很好,讀一兩遍呢是不夠的,有兩點疑惑:
1·既然說坐享和興趣都是必須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如果說跑神,這個時候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就被激活,又為什么說,在這個過程中元認知能力得到徹底放松,全部注意力用來感受每一個感官刺激,沒有元認知的話,又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呢?
(昨天晚上之所以沒有發表出來,就是因為我覺得這些文字有矛盾,所以一直重讀,后來睡著,十一點多醒來接著讀,想明白之后,記錄如下)
元認知被激活和注意力集中在每一個感官刺激這兩個活動并沒有完全徹底的分開,就好像你知道元認知很重要必須刻意訓練才能運用自如,和在可以訓練的過程中跑神之后又運用元認知能力可以集中注意力糾正一樣,這些過程是元認知能力在工作,在你全神貫注地集中注意力的練習的時候,集中注意力感受每一感官變化的時候,你并沒有對你的思考進行思考,你思考的對象是某一問題;之后你思考完畢,回顧剛才的思考過程,元認知又被激活。所以,元認知也就是在被激活-----休息-----激活的循環過程中,被不斷鍛煉,繼而形成下意識的動作,也就是形成了習慣。
讀到這里,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有些事情(特別是不好的事情)總是不需要鍛煉就在下意識中完成,比如說餓了知道吃飯,渴了知道喝水;比如說為什么有的人易怒,沖動,;再比如說明明知道好多壞毛病,可就是無論如何都改正不了?
有些生理需要,像吃飯喝水洗澡,有些事情是經過幾千年的進化,早已深深的沉淀在我們的基因里,也就是說我們的祖先早就替我們做過這樣的練習了,并且通過基因遺傳給我們。所以小孩子看到蛇會下意識的逃跑,而看到比蛇更加恐怖的手槍卻不以為然。
有助于我們成長的事情大多是枯燥的,所以我們需調用元認知能力進行刻意練習,因為這樣的事情是重要的,就是不容易也必須做,不是嗎?知易行難啊!遇見這樣的事情,我現在對待重要且正確的事情是這樣做的,定個鬧鐘,到點了就停下手頭的事情轉而做重要的事情,就想上學時候的時候交作業一樣,必須認真完成!慢慢地,這種硬性要求也會形成習慣,明明知道知道正確,又知道踐行的方法,接下來就是想辦法不斷地堅持行動了,不是嗎?這才是聰明的表現。
2·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在思考這個方面從沒有被激活過,因為我發現自己從未對自己的思考盡享思考過,不知道從何下手。以后要把自己對某個問題的思考形成文字記錄,慢慢地學會反思。
在社交活動中,最難做到的就是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討論問題的時候很多情況都是自顧自話,這其實就是元認知能力太弱。多數人連自己的思考都弄不明白,更不用說理解別人了。
路很長,問題很多,一個一個解決,一步一步慢慢走唄!不斷修行,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