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大因素
1、外部環境(不討論世界經濟等比較寬泛,比較細分考慮行業因素)
2、戰略定位
3、戰略執行
二、為什么企業的財務數據會不同
因為所處的環境(行業狀況不同導致競爭對手不同,客戶不同,原材料供應不同,勞動力從哪里來,資金從哪里來,稅收狀況如何,政府管制如何)不同影響每個企業的經營決策,這些經營決策進一步影響企業經營狀況。
財務數據是用來描述企業得經濟活動的并不是同一環境所有企業做同一樣決策,因為每一個公司有自己不同的戰略選擇,這些戰略既包括:它希望做一個多元化的業務,還是它只做某一個業務,在每一個業務上,它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去跟別人競爭?
* 行業分析工具:
五力圖(Five Forces Model),五力分析模型,由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分別為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以上五種力量不同組合變化,決定了一個行業的盈利能力。
第一方面:在某一行業
現有的公司之間的競爭;
有沒有什么新的產品在威脅這個行業;
有沒有替代產品。
Q: 競爭的激化一個最直接的變化就是,為了要把這個東西賣出去,企業可能會降價。而價格下降之后,企業的成本是不是一定能夠同比例的下降呢?
A: 答案是不一定的。因為企業的成本當中有很多是剛性的并不會隨著企業產品價格的下降而同比例的下降。即便企業做了更多的努力去降低成本,但是成本不會無限制地下降,也就是說到了一定階段之后,企業的成本基本上穩定不動了。但是價格會隨著競爭的加劇而下降,而毛利則是被影響的最直觀的財務數據。
(毛利率會下降)(毛利=收入-成本)
對于外界的競爭環境最敏感的因素就是毛利率。
第二方面:
購買方的談判能力;
供貨方的談判能力;
指該企業的上下游環境,供貨方是上游,購買方是下游——就是講這個企業所處的產業鏈的環境是什么樣的。
這兩方面的談判能力至關影響主要兩點:一個是價格,另一個是應收賬款/應付賬款。
市場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
對整個行業的市場結構集中程度的測量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的數目和相對規模的差異,是市場勢力的重要量化指標。市場集中度是決定市場結構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體現了市場的競爭和壟斷程度。
經常使用的集中度計量指標有:行業集中率(CRn)、赫爾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縮寫:HHI,以下簡稱赫希曼指數)、洛侖茲曲線、基尼系數、逆指數和熵指數等,其中集中率(CRn)與赫希曼指數(HHI)兩個指標被經常運用在反壟斷經濟分析之中。
* 供貨方市場集中度越高,供貨方談判能力越強,只有幾家寡頭壟斷著市場沒有其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