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并不算是一個職業規劃很成功的典范。不過還好,我現在寫的也不是30年聚會的成功校友致辭,于是我也這么隨便寫寫。如果你在看的話,你也就隨便看看好了。
首先,我說說我職業規劃的思路。
首先,職業規劃是為整個職業甚至是人生規劃,那么我規劃的時間跨度就是在30年以上,而不是一年兩年。?因為人總體來說,是相對于比較短視的,很容易為了短時間的收益,而放棄做好的長遠規劃。人其實是很軟弱的,對自己所做的關于未來的判斷并不自信,于是對自己對未來的規劃也不是那么能夠堅持,總容易在他人的影響、人際比較和自我懷疑中,輕易放棄。然而即使最好的職業規劃,如果不能長久執行,那也只是一個無效的職業規劃。寫上面這一段話,也算是為我自己打氣吧,因為我真是一個很容易自我懷疑也很容易放棄的人。加油啦安民,相信自己的能力、判斷和意志。我是愛你的,么么噠~
其次,職業規劃考慮的是不斷成長以便使未來更好。職場其實是一個動態博弈的地方,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得到高薪,總的來說,是因為
1 這個行業和公司油水足。比如說做金融賺錢,做律師賺錢,做互聯網賺錢,因為這些地方都是錢多或者風投關注的地方。油多的地方,只要稍微沾一下,總能沾一下上來。
2 因為職位的重要性。任何一個公司,都有價值最大的職位和相對價值下的職業。價值最大的職位,你仔細觀察,其實和這個公司的最大核心競爭力往往一致。比如說騰訊啥人工資高,碼農咯。腦白金公司啥人最賺錢,市場咯。外貿公司啥人最賺錢,業務咯。因為這些人,都是公司為外界創造價值的關鍵因素。而相對來說,前臺和行政這些職位,工資就很難高到哪里去。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不勤奮,而是因為他們的職位就這樣。
3 你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一個公司有一個關鍵性的職位,而這個職位全世界只能由你一個人來做,那么你肯定工資是全公司開得最高的。一個人越不可替代,他在職場就有越大的議價權。同樣做碼農的,為什么做前端的工資就總是上不去,就因為做前端的人太多了,可替代性相對后端來說強一些。同樣都是碼農,這就是人同命不同啦。
而我們如果希望自己的未來更好,就是要不斷朝上面這三個方向前進。
再次,我們要考慮未來的趨勢。行業其實我們職業規劃時候最需要考慮的一點。因為如果一個行業式微了,那即使你處于一個最重要的職位,即使你在這個職位上完全剛性地無可替代,那如果你不及時轉行的話,你也只能隨著行業一起死去。
好了,以上理論部分差不多講了?,F在我來說說我是如何從以上職位考慮的。
我在學的部分主要分三部分吧。
一部分就是英語。我學英語是我相信未來的潮流還是繼續全球化,整個地球會越來越小,不同國家之家的交流會更為日常化,英語也會像普通話取代各種方言一樣,越來越多被我們使用。以后我們的資訊,我們的工資,我們的人生,會越來越英語化。
嗯,這就是我一直在學英語的緣故。因為我相信它會給我帶來利益。
第二部分是計算機。我學計算機是我相信未來的潮流是持續計算機化,互聯網化。計算機越來越入侵我們的生活了,而隨著物聯網的最終到來,我們的整個生活都會逐漸成為計算機網絡的一部分。編程,最終會像以前的說話,現在的打字一樣,成為人是否是“文盲”的標準。
另外一部分就是各種技能。寫作技能,說話技能,管理技能。因為我相信這些技能,都是和“創造”有關的。計算機會越來越入侵人類社會,以后不僅富士康這樣的工廠里的工人會被機器取代,像翻譯、教學這樣的重復性高的職位,也會逐漸計算機化。而唯一不能取代的,就是那些和人的創造性有關的職位。
是的,我們的未來會變得更富饒,更美好。然而人的階層還是會一直存在。而如果我們要不被時代所拋棄,而是走向更上的階層,那我們就得提前準備了。
等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