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一部老電影《鳳凰劫》里面一句臺詞:
我想人的一生只求一件事,只求有個人去愛,
如果你不能滿足他,就讓他去期望些什么;
如果還是不可以滿足他,讓他隨便做些什么。
I think a man only needs one thing in life.he just needs someone to love.
if you can't give him that,then give him something to hope for.
and if you can't give him that just give him something to do.
What is love??
先讓孩子們來告訴你,什么是愛?
國外一組研究員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一群4-8歲的孩子,得到的答案超出所有人想象。讓我們看看他們怎么說——
"When my grandmother got arthritis, she couldn't bend over and paint her toenails anymore. So my grandfather does it for her all the time, even when his hands got arthritis too. That's love." ——Rebecca- age 8 ?
我奶奶得了關節炎,再也不能彎下腰給腳趾涂指甲油了。我爺爺就幫他涂,哪怕他自己的手也有關節炎。這就是愛。——Rebecca,8歲
"Love is what makes you smile when you're tired." ——Terri - age 4 ?
愛是當你累的時候他能讓你立刻笑出來。——Terri,4歲
"You really shouldn't say 'I love you' unless you mean it. But if you mean it, you should say it a lot. People forget.——Jessica - age 8??
不要說“我愛你”除非你當真那么想。但當你認真了,你就應該經常說這句話。很多人忘了這個。——Jessica ,8歲
........
在眾多的回答中第一名是一個四歲的孩子,他的鄰居是一位剛剛失去妻子的老人。
小男孩走進他的院子,爬到他的腿上坐著。
之后媽媽問起小男孩對鄰居說過什么,小男孩回答:“沒什么,我只是幫他哭了出來。”
孩子和詩人對愛的詮釋總是那么純粹.....
??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 ? ? ?出自木心 ——《從前慢》
難怪網友感慨在這個上床都沒有結果的年代,懷念牽手就是一輩子的愛情;
今時不同往日,以前車馬很慢,?現在寶馬很快...
一直以來,網上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
“人一生會遇到約2920萬人,兩個人相愛的概率是0.000049。”
咱不說這個概率準確不準確,但它至少道出了一個事實——遇到真愛,很難。
獲得愛情,難;
將愛情延續,更難。
“愛情”弄得世俗中的男男女女無所適從,
世間的大部分煩擾都是人為復雜或者習慣性思維造成的;
總有人鼓吹:這個時代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
遇到愛情,有人選擇知難而退,有人選擇知難而上,
小孩子才要做選擇,
大人全要。
因為
放棄愛情的男人,沒有一件事情干的好。----電影 《無雙》
如何不放棄,并收獲愛情絕對是考驗你的情商的底線.
愛,每個人都有,不代表你會談戀愛….
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你總是偶爾會看到一對情侶大聲吵架。
我覺得女生都很要面子,你在公共場合這樣吼太特么不是人了。
所以每次看到,我都恨不得過去跟傻X男的說:她只是需要一個擁抱,你這個傻X卻跟她講道理。
人家跟你談戀愛,你特么跟人家講道理:講道理要你干嘛,不如去看書。
所以,
戀人之間沒有對錯,沒有輸贏,只有“愛與不愛”,
老是講道理的戀愛不會長久,因為雖然你對,但你不夠愛。
大道至簡,其實在電影里面已經給了提示:所有能成大事的男人,都是為了女人-----電影 《無雙》
《中國合伙人》開頭有一句,大多男人的夢想都是從一個女人開始的。
請好好愛身邊的女人。
結了婚更不能老講道理,講對錯,家是講“愛”的地方。
否則你們家,除了吵架就是冷戰,
尤其是沒錢的時候,一個詞叫“窮嘰歪”,
就是越窮的兩口子,越愛吵架講道理。
過窮日子的時候互相扶持,過富日子的時候互相信任,
這里面靠的都不是道理,而是愛。
中國人好客,出于禮貌在外面不會輕易釋放自己的情緒,卻喜歡回到家里跟自己的親人講道理;
一言不合就吵架,兩個人情商都低,互不相讓,最后就變成互相講道理;
但道理其實是永遠講不清的,這就是家庭矛盾激化的源泉。
清官難斷家務事。
所以,講個屁道理——講道理,請對外人講,對自己人,講感情就好。
但是,生活中常見的,多是一些“無能的善良”“無原則遷就”的人。
有網友說:“我爸爸是個病態的人,每次喝酒喝多了,總是打媽媽。媽媽是個好人,不管爸爸怎么對她,都一如既往地默默承受,繼續照顧。我說了很多次,他都沒有改變。你覺得該怎么改變我爸爸這樣的人?”
我說:“有病的不是爸爸,而是媽媽。如果一個人喝酒喝爽了打人,也沒有什么損失,大家還好好地照顧他,他為什么要改?反倒是媽媽,一個人這樣對你,竟然沒有區別對待,是不是病了?”
尤其是很多女性,都被這種無原則的寬容坑害了。
要善良,但是要可激怒。
否則別人為什么要對你好呢?
今天38女王節,請好好疼愛你的女王,如果你有女王的話,趁她還在你身邊;
大海不會不藍,我不會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