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完蚩尤遺留的問題,黃帝把精力放在治理國家上面。
炎帝見蚩尤被黃帝給殺了,自己可怕的對手沒了,他開始想和黃帝重新爭奪天下。但是他的地位早已不如之前了,所有他和黃帝為了領導權鬧過一些矛盾,但還是被黃帝給打壓下去了,黃帝鄭重告誡炎帝:我現在是你的領導了,別不拿領導不當回事!
炎帝此時眼見各個部落都投靠了黃帝,沒人再把他當回事了,他也就很識趣的不再鬧騰了。炎帝明白,其實當一把手也不是什么好事,雖然聽起來很好聽,可是這些部落也各自有自己的小算盤,沒事還老是鬧矛盾,總之這個差事也不是那么好當的。
果然,黃帝雖然成了名義上各個部落的領導人,可是他根本無法休息,不斷有部落之間的紛爭出現,時間長了他也有些疲于奔命了。有一天黃帝終于痛定思痛,想明白自己對那些不聽話的部落首領太好了,一句話“我總是心太軟,我總是心太軟。。。”,心太軟的結果,就是早晚會把自己給累死。
國家意志高于一切,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他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現狀,改變這種他前腳剛走,部落之間就又開始互相攻擊的局面。敢情把我當成街道辦的調解主任了?
黃帝想明白這個道理,就開始換種方式對待那些不聽話的部落了。
“我知道你根本沒那么堅強。”
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在輿論上造勢,先給各個部落造成恐慌,這樣不愁他們不乖乖地聽自己的話。可是具體要怎么做呢,他向巫師一打聽,原來蚩尤的影響還在,人們現在還動不動拿蚩尤嚇唬不聽話的小孩:“你再不聽話讓蚩尤把你給抓走吃掉!”
盡管已經被黃帝給分尸了,黃帝還是決定把老朋友蚩尤給請回來。他命令宣傳部長到各個部落進行通知,就說蚩尤其實沒死,只是為了讓九黎部落的人徹底投降,所以蚩尤主動裝死把自己變成了好好幾塊。現在天下太平了,他又把自己組裝好回到了黃帝身邊,已經被黃帝任命為軍隊負責人,專門負責調解部落之間的糾紛。
蚩尤的頭像被印在黃帝的戰旗上,看到蚩尤出現在戰旗上,那些不太聽話的部落嚇得立刻老實了。一個黃帝都這么厲害了,現在黃帝和蚩尤聯手,這要是把黃帝給惹惱了,分分鐘就是被滅族的下場啊。
黃帝看到這一招好使了,就開始執行自己的下一步。他發現各個部落之自行其是,就是因為他們的部落首領在身邊,天高皇帝遠的,部落里的人只認自己部落的首領,如果部落首領要反叛,這些部落的人就會跟著反叛。黃帝看到這一點,就命令部落首領都要到自己身邊來,美其名曰開會,可是這些部落首領一來,就不再放他們回去了。
通過這種手段,黃帝把各個部落的掌控權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他又把自己的人安插到了各個部落中,讓他們隨時報告各個部落的情況,慢慢就形成了各個部落要受自己的轄制的局面。
當然就算這樣做了,還是經常有部落不太聽話,遇到這種情況,黃帝很快就會得到情況,他會迅速帶領軍隊出現在那個部落面前,蚩尤畫像的旗幟出現在這里后,他對待反叛的人絕不手軟,反正有蚩尤幫他嘛,殺再多的人也是蚩尤干的。
黃帝就這樣開始了他的職業反恐事業,他把自己的軍隊稱為“云師”,軍隊歸自己直接管轄,沒有人知道他的軍隊在什么地方,沒有人知道他會在什么地點、什么時候出現。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遇到恐怖的事情雖然會讓人害怕,但其實還有更恐怖事,那就是明明知道有恐怖的事情要發生,但就是不知道會在什么時候發生。這種心理上不可預期的恐怖,才是最最恐怖的事。
那些不聽話的部落,都深深體會到這一點:遭到了軍事打擊不是最可怕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會遭到軍事打擊才是最可怕的啊。
慢慢的,大家都知道了要安分守己,要聽黃帝的話,要一顆紅心跟著黃帝走,否則的話,領導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除了建立管理制度,使用軍隊進行威懾外,黃帝明白在精神領域他也不能放松,他要占領精神高地。
黃帝在統一各個部落后,他發現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神鬼崇拜對象,而且都各不相同,搞的滿世界都是神啊鬼啊,人們為了祭祀,搞得人都沒東西吃。還有些部落大搞血祭,把好好的勞動力都供給神鬼。
黃帝開始進行思想上的統一,神鬼當然不能完全取締,畢竟他還要造成蚩尤還活著的假象,沒有那些鬼話,就沒有人會相信蚩尤在幫著自己。既然不能取締,那就要把神鬼數量給降下來。黃帝將各個部落的神鬼編制,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人員精簡。經過這樣的裁員之后,神鬼數量大大降低,他也又對神鬼的身份進行了統一,給每個神鬼都建立了個人簡歷和特長,有呼風喚雨的,有負責打仗的,有負責谷物收成的,但是,所有的這些神鬼都只能由他來進行祭祀,因為他可以和神鬼通話,是上天的代言人。
黃帝做完這些工作,開始到各個山頭各個河流進行祭祀,他一邊收編那些當地的神鬼,一邊把自己的神鬼給安排進去。當然他的目的也不主要是祭祀,而且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所到之處都聽從自己的命令。
經過黃帝的不懈努力,天下終于慢慢平定下來,黃帝在外邊也奔波了幾十年,已經到了他開始考慮接班人了的時候了。
黃帝的正妃是西陵之女,名字叫嫘祖,據說嫘祖發明了蠶絲和紡織,所以后人多以嫘祖為紡織業的祖師爺(也許該稱為“祖師奶”)。嫘祖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玄囂,一個是昌意。昌意娶了蜀山氏女,生了孩子叫做高陽。
最后,黃帝把天下傳給了昌意的兒子高陽,也就是自己的孫子,后世稱為帝顓頊的這個人。
在黃帝一百零一歲的時候,這位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中華名族的祖先,終于駕崩了。
黃帝死后,葬在了橋山。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到底死了幾回,因為后世一直到現在,有好多地方的領導,都聲稱黃帝駕崩在他們那里。
五帝一哥黃帝的這段歷史,到今天算是寫完了。
黃帝在統一天下后,在他的領地曾經發生過千萬只蚯蚓涌出地面的現象,古書稱之為“黃龍地螾見”,所以老百姓認為這是好兆頭,就稱軒轅為黃帝。
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并沒有意識到所謂的“黃龍地螾見”背后,卻是動物提前感知到了一場大災難即將來臨,這是一場席卷全球的劫難,這場劫難影響了人類歷史的發展,更是改寫了黃帝的三個后代---堯、舜、禹這三個人的人生軌跡。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作為五帝之首,下面才是《史記》中記錄的黃帝。
【五帝本紀第一】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
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云命,為云師。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筴。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圣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