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孩子時,老遠就看見他拉著臉,悶悶不樂,剛拉過她的手,他就說:“媽媽,你能原諒我一件事嗎?”
“什么事,這么不高興?”
“我數學才考了60幾分……”
強忍著突來的怒火,壓抑著自己的憤怒說:“怎么考得這么差?是不會還是粗心?”然后他嘟嘟囔囔也說不清,對于一個9歲的孩子可能還沒有這樣的認知吧。
回到家,我也沒心情做飯,讓他把書包放車上,一起出去吃個快餐。兒子覺得很納悶,也很緊張,以為不讓他寫作業了,嚇得哭起來。
“哭什么?每天這么忙碌地接送你上學,除了上班所有事情都圍繞著你,作為學生,你的本職是學習,卻學成這個樣子,不覺得對不起我嗎?如果上學真的不是你喜歡的事情,明天起可以不上,做你喜歡的就好,但是前提得想辦法養活自己?!?/p>
明明知道自己說的是氣話,還是忍不住脫口而出。說完就想,他現在是小,沒有選擇,知道不上學就是個不聽話的壞孩子,如果有一天他已經長大,有了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想上學了,我那時該是怎樣的心情?
中國現行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出千篇一律的考試能手,雖說這也是一個挺牛逼的能力,可是往往會挫敗沒有這項能力的孩子。這些孩子總有自己的長處,可是繁重的學習任務讓他們的才華可能一生都無法被發掘。當高的分數成為評判好孩子的唯一標準時,中下游的孩子們得經受多大的打擊!
我從小到大都是個叛逆的孩子,即使如此討厭上課還是極其在意分數和排名,一旦排在十名之外就自卑得抬不起頭。父母從沒因學習成績訓斥過我,因為自己的情緒已經超過他們重視的程度,反而他們還會開解“一次失敗不算什么,以后努力就好”。在老師、父母眼中,他們都喜歡我這樣的孩子吧,有上進心,會學習,不用操心。那時其實很羨慕學習差的孩子,因為他們的關注度比我大,但是自己還是沒有勇氣做個差等生,因為沒有那么強大的內心支撐爭強好勝的性格。
可是一路走來自己并不快樂,直到現在磨滅了所有的夢想,成為別人眼中安分守己的有保障的人。在兒子的教育上,總是有很多的困惑,覺得自己特別無知、空洞,上了十幾年學,學的東西對生活卻絲毫無用。如果可以,我更希望兒子能做一個自由的人。
不想上學可以啊,學校本來就教些沒啥用的東西,每天進了學校就像進了監獄,上課一個個要求坐的筆挺,不能說話,不能開小差,不能交頭接耳,連上廁所都要被挨訓。學校唯一的樂趣是跟同學的交往,學會交朋友,學會包容,學會互助,學會協作。沒有學校,我們無法給他們再創造這樣一個孩子的世界,讓他們學習怎樣做人。做父母的也將無比恐慌,脫離了常規體制,你能保證孩子會更成功、更快樂嗎?
環境從來不因個人意志而改變,我們只能順應潮流,順水推舟,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體制內的常規學習外,培養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強大的內心,耐挫的能力和安身立命的一項看家本領,讓其擁有快樂生存的能力。
孩子的情緒很快就能轉移,眼淚還沒干,端起碗來就吃的噴香。這種與生俱來的快樂本領,希望沒有被一個嚴苛的父母毀滅掉。教育孩子更多的是發現自己,修復曾經受傷的心靈。學習也成為我不敢懈怠的事情,對美好的向往,將伴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