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不同不必解釋》這是發表在洞見上的一篇爆款文章,作者國文。
一? ? 拆解文章的選題
這是一篇文化領域的文章,相信很多人,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時,都會想去解釋一下,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這篇文章選題明確,主要是人如果受了委屈,不被理解時都想去爭辯去解釋。而這個選題卻反其道行之,位置不同不必解釋。選題成功引起了讀者的關注。
開頭引用蘇軾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說明人與人之間,位置不同,風景自然各異,看到的、想到的,自然各不一樣。
由此聯想到位置不同的人,無法互相理解,層次不同的人,更是解釋不通。
得出結論:因此,位置不同,不必解釋;層次不同,不必強融。
有道是“大辯不辯”,人生最高的境界正是不爭辯。
二? 拆解文章的結構
這篇文章采用了總分總結構,分論點用并列結構。
1? 處境不同,未必解釋得了。
開頭也引用了莊子說:“子非魚,安知魚非樂。”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你不是我,怎能知道我內心的悲傷與歡樂?每個人的悲歡都無法相通,更多的是冷暖自知。
金句:每個人身處的位置不一樣,很難理解對方的想法,處境不同,更是無法體會對方的感受。
得出的論點:不要輕易評價,究竟誰對誰,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永遠也無法看清,只有懂得換位思考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2層次不同,未必解釋得通。
開頭也是引用道德經的一句話:“上士聞道,勸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論點: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不是身份和地位,而是認知層次的不同。
金句:與其浪費時間爭辯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當你經歷的更多,才會發現最好的爭辯方式正式不變。
得出結論: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真正聰明的人,從不與人爭辯。
3,做好自己無需改變別人。
開頭有引用一位哲學曾說:“不是所有的魚兒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中”
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圈子和不同的習慣圈子,若是不同不要強行融入習慣不同,也不要強求改變。
結論: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活在他人的嘴中,更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中。
三? 拆解文章的素材
這篇文章引用了三個小標題:分別引用了第1個故事:古時候長安城突降大雪,三個路過的人所發出不同的看法。
第2個故事:進京趕考的秀才和農夫發生了爭吵不休,結果被縣官打了20大板。
俗話說:寧與同好爭高低,不與傻瓜論長短。
第3個小故事: 有人買了個十分漂亮的青花瓷非常喜歡拿來給朋友們看,結果有個好友說不好看,他一氣之下便摔了。
點評文章用了三個小故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最好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