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四(2016年12月1日)舌尖一屆五中“大會”在激烈研討和饕餮美食中結束,煌叔精彩分享“舌尖模式”之后大家踴躍發表自己關于建設“舌尖”的思路。晚餐期間,有朋友問,做“舌尖”,要“情懷”還是要“利益”?當“舌尖”遇到“中國式眾籌”就會迸發出神器的力量,這是互聯網的力量,也是互聯網精神的力量。一個眾籌項目的背后其蘊含的究竟是巨大的經濟利益還是共同的情懷認知。直白一點即眾籌是為了錢還是為了情懷?
? 中國式眾籌,籌人、籌智、籌資。來自五湖四海,不同行業的同學們通過“中國式眾籌首席架構師培訓班”融合到一起,三天培訓,悉知了眾籌理論基礎、方法策略、案列分析、自我修煉等,又通過小組討論、項目路演等加強實踐。而培訓結束后才是中國式眾籌實踐真正的開始。一群有著共同基礎知識的群體在一起,通過一個項目獻計獻策,每一個人都竭盡全力貢獻出自己的資源:物質資源(資金、資產)、人才資源(能力、智慧)和社會資源(客戶、人脈、圈子)
情懷和利益是一個硬幣的兩一個面,一個都不能少。一項眾籌項目的展開,不能所有的參與者都為了情懷或者都為了利益,只有情懷與利益的結合才能達到最優狀態。經濟人講利益,社會人才講情懷。只有利益,沒有情懷,我們都淪為利益追求者;只有情懷,沒有利益,我們都難逃貧寒。過于注重情懷,容易喪失理智,容易盲目的追求精益求精而不顧產品的市場與定價;過于追求利益,容易不顧原則,容易粗制濫造即便以顧客的健康為代價。只有做到情懷與利益的結合,我們才能遵守原則的同時懂得靈活變通。
很多人參與“舌尖”眾籌不僅僅是為了所謂的情懷,而是希望獲得實實在在的回報,希望以較低的價格獲得一款或者多種自己可以信賴的食品,其實質目的依舊是經濟利益。項目眾籌的很大一個原因在于消費者希望打破行業壟斷,自己參與到產品的設計制造之中,并以極低的出廠價格獲得產品,本質仍然是經濟利益的回歸。
對于眾籌來說,情懷和利益均不可或缺,最佳狀態是二者的協調統一。然而當我們從經濟學視角審視時發現兩者本身是天然統一的,因為利益講究的是經濟效用,情懷講究的是心理效用。所謂心理效用指的是眾籌投資人通過參與眾籌項目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于愉悅,這本身也是一種效用。因此準確的說法是,眾籌參與者都是為了實現效用的最大化。
? ?對于“舌尖”發起者來說,要想獲得資源輸入,必須有打動投資者的情懷輸出或者回報輸出;對于投資者來說,若要進行資源輸出,必須獲得足夠的情懷輸入或者回報輸入。一個眾籌項目如果既沒有深入人心的情懷輸出也沒有有效的回報輸出,那么其必定是失敗的。
? 有一種情懷叫堅守,有一種信仰叫始終熱愛。可以說,“舌尖上的眾籌”在保持對安全、健康熱愛的同時,又執著在不斷淬煉中進化核心技術。這本身就是一種力量與信仰。特別是對有機食品的堅守,讓它擁有了不一樣的情懷,而這種情懷源自一顆“始終熱愛”的心。
?在生命中總會有一些事,一些人讓我們追逐或堅守,勇敢前行不忘初心。現在還有哪些事是你還熱愛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