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著急,想明白了再結婚。
某天中午,和同事吃完飯聊天,我問他,和一個人結婚,準備好和她過一輩子,是不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是不是因為覺得此生非她不娶,才會決定結婚?
我總以為,是因為相愛相知難分難舍才會成為人生互相攙扶的伴侶。同事卻說,結婚的時候他腦子是懵的,覺得自己壓力變得很大,稀里糊涂的就結了婚,自己剛剛反應過來的時候,又有了愛情的結晶,從一個人變成兩個人瞬間又變成三個人,好像就是一秒鐘的事情。
身邊的人陸陸續續的開始發愁,如果自己就這么孤獨終老怎么辦?同時也有人在抱怨著,婚后生活的無聊與枯燥。就像錢鐘書將婚姻比作圍墻,里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
可又有誰真正的去想過,你到底為什么結婚?是為了愛?還是為了完成任務?還是怕自己跟不上大家的腳步?
問過大多數人,都表達過自己曾后悔過過早踏入婚姻,不成熟的時候擔起了一份責任,也失去了原本應該奮斗的青春。可以夜夜笙歌的時候卻要回家面對事無巨細的家務活,可以談天說地的時候卻要哄著家里的小祖宗,可以瀟灑走一回的時候還掛念著想念自己的伴侶。
前幾天,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大意就是你過得不幸福就是因為你太著急于“標配”你的生活。
傳統中國家庭的孩子都過著似曾相識的日子。年少的時候有做不完的題強烈禁止早戀;大學的時候鼓勵你多學習知識發展興趣;畢業了催著你找個穩定體面的工作;等你找到工作了,就又催著你找找合適的對象。
你身邊的男男女女都會被父母認真的搜羅一遍,挑一下哪個有發展的可能性。然后會告訴你,凡事都要試試,合適就行,哪有完美的人,婚姻不就是和誰過都一樣,差不多就該把自己嫁出去,差不多就把對方渠回來。
于是,“標配”的人生就是,學生時代你成績拔尖,工作時候你出類拔萃,擁有著看似合適的感情然后踏入婚姻。女孩要在畢業后幾年將自己嫁出去,男孩要在畢業幾年后買車買房。
這大概不是太多人想要的生活。有人說學習太多會變傻,也沒太多用,連個對象都找不到??墒牵阌锌紤]過,境界和層次嗎?
當一個人累積越來越多的知識,見過更多的世面,會愈發的了解自己的內心,了解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為什么人生就必須標配婚姻?你一個人,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享受著自己所能達到最好條件的生活質量,不開心的時候笑一笑就過去了,開心的時候可以無限放大,沒人惹你生氣,你也用不著吃醋,也不會干擾別人,這樣的生活方式難道有錯嗎?
假如,我是說假如,有一天,遇到一個跟你一樣的人,能過著隨性自由的生活,能擁有同等面對生活的心態,有聊不完的話,做不完的事,用不著任何人逼,順其自然,你便一定會想和這樣有趣的人一起走完余生。
見慣了太多為了結婚而結婚的人,平淡的婚后生活充斥著的是:腰上不斷聚集的肥肉,越來越圓的臉,懶得搭理的皮膚與許久不見變換的發型。約對方聊天,大多數都是她在嘮叨你在聽,你會覺得對面的她變得好像你都快不認識了。
不洗頭不出門的她,用發卡隨意夾起凌亂的碎發,熱衷美甲的她指甲都來不及修剪,單肩潮流小包變成了帆布母嬰包,從來都是恨天高的她也換成了平底豆豆鞋。
你問她結婚的時候想好了嗎?她只會說那時候覺得有個人養自己很好啊,可是誰知道婚姻令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陌生的家庭,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像個管家婆一樣的存在。
于是,你覺得,不成熟的婚姻里是沒有天堂的。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為了柴米油鹽的支出算計,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你還沒有想好自己是否可以認真負責的去承擔?你也沒有想好自己是否甘心這樣過一輩子?甚至你都不知道責任、家庭、愛情、婚姻到底是什么?
即使父母總是告訴你,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再挑,生活慢慢過著過著就會了,任何日子過到最后都是一樣的。
可你依舊偏執的相信,自己努力與堅持總會換來不一樣的結果。想要等你想好了自己的角色,也愿意起收起棱角,放下那些瘋狂的心事,能用平和的心境面對感情與生活,遇見不可分割的人的時候,才會去不緊不慢的跟上伙伴們的步伐。
因為,你認為,無論美好是否存在。不急于“標配”的你總會迎接更美好的未來,就像有個電視劇里這樣講,想明白了再結婚。
久居長安的丸子姐姐
90后,獅子處女座
你可以叫我趙老師,也可以叫我小丸子
刀子嘴豆腐心
愛喝咖啡愛旅游
當你想講故事的時候,也許可以來講給我聽
我會是你最忠實的傾聽者
原創-轉載請注明-歡迎分享
I am always on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