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聽說有人議論自己,乍一聽有點激動,為什么總有人喜歡背后搬弄是非呢?但很快,就意識到,我又做了情緒的奴隸,這樣的一件小事又成功激起了我的情緒。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有類似的經歷,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或開心,或憤怒,情緒總是由他人引起并左右。
為什么我的情緒總被他人左右?其中有怎樣的心理機制,又該如何自我掌控情緒呢?.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這本書將告訴您其中的奧秘。
本書作者是美國的阿爾伯特·埃利斯,他是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創建者,在長期的工作中治愈了15000多名飽受各種情緒困擾的人。他被公認為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應用心理學家之一,弗洛伊德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心理學家,他在美國排名第三,而埃利斯則排名第二,位居弗洛伊德之前。
一、本書最大的貢獻是教我們懂得了ABC認知模型。什么是ABC認知模型呢?
就是在面對一件事時,事件本身是A,代表我們日常遇到的具體的人或事情。B是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或判斷。C是此時你的感受和你的行為。如在文首的那件事里,有人背后議論我是A。我認為這是在說我壞話,在詆毀我,這是B。我特別生氣,很想去找這人理論一番,這是C。
這個認知模型告訴我們,并不是事情本身激起了我們的情緒,而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使我們產生了情緒。也就是說,并不是A(事件)導致了C(感受,情緒),而是中間的B(看法或判斷)才導致了C(感受,情緒)。
如:孩子考砸了,這是A,你特別生氣,這是C,而B是你認為孩子考砸會沒有前途,或是讓父母臉上無光。由此可以看到,單純的A并不會導致C,而是B(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導致了C(你大為惱火)。所以,要想克服不良情緒,我們必須改變對事情的看法,而不是改變這件事情。
再舉個例子,假如你走在路上被潑了一身水,肯定特別生氣。但如果是在潑水節上被潑,你卻會很高興。在這件事里面,事件A是相同的,都被潑了水,但情緒感受C不同,前者生氣,后者開心。為什么呢?因為其中的B(看法或判斷)不同。前者你會覺得很倒霉,因而生氣。而后者你卻覺得這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所以開心。
由此可以看出,能夠決定情緒的是B——對事情的看法。那么,我們如果能改變對事情的看法,情緒就會改善。
二、生活中四種不良的過激情緒和三類病態的思維模式
為了改善情緒,讓自己活的更開心,首先我們必須意識到四種不良情緒,分別是:
過分的煩躁
過分生氣
過分抑郁
過分內疚
這四種情緒都有一個相同的定語“過分”。也就是說,明明是一件小事,不值得你過于煩躁,但你就是煩躁的不行,無法自控。明明這件事出現一個不好的結果不是自己的錯,但你就是特別內疚,自責,無法自拔。這時你就要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不良情緒之中,不良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一旦意識到了,你就要想辦法去調整。
三類病態的思維模式是:
一是恐怖化的思維方式:你把什么都看成了災難,非常害怕,你的思維模式就是萬一怎么樣,怎么辦?萬一我沒考過怎么辦,萬一面試人員刁難我怎么辦,你越想越多,精神高度緊張,結果臨場發揮失常,直接導致了你擔心的結果。
二是應該化的思維模式:就是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應該怎么樣,如我的孩子就得比別人的孩子優秀,我就應該比別人過的好,否則就受不了。一旦你具有了應該化的思維,就會使得你對自己要求過于嚴苛,別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在你看來卻是應該的,幸福指數大大降低。甚至實現不了的還會痛苦萬分,陷入抑郁。
三是合理化的思維模式:就是將什么事都視為合理的,簡單來說就是逆來順受。比如沒有得到晉升,求愛被拒絕,沒有朋友,別人對自己不友好等等,你都會騙自己這是合理的。其實這是一種軟弱的應對方式。
三、怎樣改善情緒
基于ABC認知模型的理論,本書提供了四個練習的步驟,可以幫助我們改善情緒:
1、反思自己的C(感受和行為):我的感覺和行為是不是合適,如果感覺有不妥,那么要控制自己冷靜下來。
2、認真審視自己的B是怎么把自己弄成了C的樣子(過分的焦慮、憤怒、抑郁、內疚)
3、如何反擊和對抗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4、用什么樣的更好選擇來替代非理性思維(恐怖化、應該化、合理化)?
下面案例引自樊登讀書會文案:
你有一個很棒的團隊,大家工作都很出色,私下里的關系也很好,但其中有一個家伙叫吉姆,這家伙工作老犯同樣的錯誤,還不知悔改,一點也不積極,不愿意學習,嚴重影響了辦公室的效率和工作氛圍,但我又沒有權利去解雇他。
步驟1:我的感受和行為。
非常厭惡吉姆,孤立他,冷嘲熱諷,不邀請他參加討論會。他的績效拖了你和其他人的后腿,為此,你被上司罵了一通,情緒低落。
步驟2:我的哪些非理性想法使得自己過分焦慮、生氣、抑郁、不合作?
a:關于自己:我如何看待?
吉姆日復一日犯同樣錯誤,工作一塌糊涂,這會拖累我們所有人,導致我的考評低;
b:關于吉姆和其他同事,我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這家伙無可救藥了,他就是塊廢料,偏偏自己還不在意,他應該主動辭職;領導也是,他就看不見吉姆有多糟糕嗎?他應該拿出勇氣把吉姆解雇了。
c:在這種情形下,我有哪些非理性的想法?
我夾在一個沒能力的人和一個不作為的領導之間,真是倒霉透了!
步驟3:如何反制和回擊自己的非理性想法?
這種情況下,我對吉姆發怒能解決問題嗎?在別人面前詆毀他以改善這種情形嗎?坐著不動,一個勁抱怨領導能解決問題嗎?他們如果不是按照我期待的那樣來,我就必須得悲催下去嗎?
步驟4:用什么樣的更好選擇來替代非理性思維?
對于吉姆:我希望吉姆的工作能力能強一點,希望他能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最好能跟他好好談談,讓他改變一下自己;假如吉姆還是為自己辯解或無所謂,我可以直截了當地告訴他:我理解人人都免不了犯錯誤,但你的錯誤太多了,你讓大家都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假如吉姆指責我憑什么對他指手畫腳,我告訴他:你已經影響到了我們所有人,現在不是你個人的事情,我愿意和你一起改進,如果你不愿意,那我們就得找別的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
對于領導:我準備找個適當機會跟領導談談,不做過激反應,不譴責他,只談吉姆這個人對我們團隊和公司造成的影響。
運用ABC認知模型,改變自己的B,并按照以上四個步驟來練習,就能逐漸掌控自己的情緒。
寫文到這里,我的情緒也已漸漸平復。內心有個聲音在告訴自己,我不要做情緒的奴隸,要做情緒的主人。
愿我們大家都能做一個既快樂自己,也能給他人帶來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