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的命名是蠻有意思的,其實也很淺顯易懂。漢字部分代表交易所,數字部分代表指數包含的股票數量。上證50,就是從上海交易所挑選50只股票;滬深300,就是從上交所和深交所挑選300只股票。
1、什么是滬深300指數
上證50指數畢竟只有50個名額,雖然代表的是大盤股,但國內大企業數量遠多于50只,并且上證50指數只是從上交所進行挑選,并沒有考慮深交所的股票。
滬深300指數,就是解決上面的問題,從上交所和深交所挑選出的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3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上市股票價格的整體表現。成分股數量比上證50多,也都是以大公司為主。從市值規模來看,指數樣本涵蓋了滬深市場六成左右的市值,所以滬深300指數也被認為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指數。
滬深300指數是中證指數公司編制的,與2005年4月8日發布,不過指數的基準日期是從2004年12月31日開始的。
因為滬深300指數同時包含了上海和深圳兩個交易所的股票,所以有兩個代碼,上交所的代碼是000300,深交所的代碼是399300。
2、滬深300指數的特點
跟上證50一樣,滬深300也是以大盤股為主,因為數量擴充到300只,所以覆蓋范圍更廣。而且相比,上證50,滬深300還包括了深交所的股票,更能代表國內大盤股市場。
仔細比較上證50和滬深300的成份股,發現完完全全是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上證50的50只成份股同時也在滬深300的成份股中,一個不少一個不多。
所以上證50和滬深300可以用數學關系“上證50?滬深300”表示。
3、滬深300指數基金
因為滬深300指數是最具代表性的指數,所以影響力很大,幾乎每家基金公司都有跟蹤滬深300指數的基金。截圖摘取了部分跟蹤滬深300的指數基金。
在眾多跟蹤同一指數的不同指數基金中,會發現凈值相差很多。有的4塊多,有的1塊多。這主要是因為基金成立的時間不同導致的,并沒有太大的差異。
一般一只基金剛開始的時候凈值為1,假設A基金凈值到2的時候,B基金剛開始成立,凈值為1。
這個時候,如果指數上漲10%,則A基金凈值漲到2.2元,B基金凈值漲到1.1。
在跟蹤效果正常的情況下,基金凈值上漲的情況跟指數上漲情況是大致相同的。
因為指數基金是完全跟蹤指數的,成分股的挑選規則是公開透明的,所以基本高度雷同。所以指數基金的規模有明顯的先發優勢,早期推出的滬深300指數規模一般比后期推出的基金規模要大。
而在挑選指數基金時,也要考慮指數的規模。如果指數基金規模太小,面臨清盤的概率就會比較大,雖然基金清盤并不是說投資者的錢就血本無歸,其實是按照清盤時的凈值進行強制贖回,但這個會導致我們的投資行為中斷。所以在定投的時候,至少要關注下指數基金的規模,經理選擇1億以上規模的。
目前滬深300的市盈率為14.93,反之盈利收益率也是低于10%(相較上證50,滬深300的盈利收益率更低),按照盈利收益率法并沒有達到格雷厄姆的第一個標準。
從概率分位上來看已經到了51.32%(分位數已經在50%之上,概率分位值來自小5哥),從低估值角度來說,目前也并不是合適的定投開始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0,從容不驚,享受學習投資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