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天的“三八”節,除了鋪天蓋地的女神節祝福和段子,剩下的就是商家名為關愛女性的促銷活動了。近年來中國的商家、媒體、網友都習慣把“三八”節宣傳成寵愛節,似乎這是女性與生俱來的權利。也許每位女性都喜歡愛和需要被愛,但在渴望愛和被愛前,你最好能學會自愛和自強。
? ? ? ? 今天我一口氣把高分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看完,對松子人生的惋惜一直貫穿我觀影的整個過程,我想如果松子學會了自愛和自強,也許她的人生不至于太坎坷曲折。松子由于在成長過程中感受不到父親的愛,因為誤會被學校辭退離家出走后,窮其一生都在渴望、追求愛和被愛。從窮困潦倒的作家、自卑而才華貧乏的有婦之夫、自私不忠的合伙人、窮酸但忠厚的理發師到最后的小混混學生,這些遇到的男人,松子都傾其所有,不顧一切地討好他們,原諒他們,并且愛他們。這些男人中,有的真心愛著她,但也會對她拳腳相加,也會不負責任地打亂她的人生。面對男人的暴力、侮辱、傷害,松子更多時候選擇放棄尊嚴,原諒他們。她始終把愛別人看得比愛自己重,到最后一個男人都拋棄她后,她終于不再愛上任何一個男人,不再信任任何一個人。她也更不愛自己,日復一日地過著邋遢、封閉、抑郁的生活。電影把她的愛比作“上帝的愛”,無私而偉大的愛。然而,諷刺的是,她最終死于與她無關卻還想要關懷規勸的初中生的當頭一棒。
? ? ? ? 我在電影評論中發現很多網友感慨松子的成長過程簡直就是自己的寫照,我們的上一輩大多數都不懂得如何關愛孩子,如何表達愛,更沒有多少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的意識。直到影片結束,我深深地感受到原生家庭因素直接影響著松子后來的世界觀和愛情觀。所以,她一直得不到父親關注的目光,從懂事開始到23歲,都試圖通過做鬼臉和順從父親的想法來討好他,離家出走后也終其一生努力地討好男人,嗜愛如命,將對每一個男人的愛視為生活的目標。然而,她的愛換回來的卻總是傷害。
? ? ? ? 我小時候一度覺得媽媽重男輕女,她似乎更愛我弟弟,好吃的總給弟弟,我和弟弟打架了也只教訓我。所以從我感受到這種感覺后,我開始有些記恨媽媽,逐漸疏遠媽媽。直到現在,我也很清楚地知道我和她之間總有層隔膜,甚至和她長時間單獨相處都會有種不便明說的尷尬。松子在父親死后才通過他的日記發現父親其實很想念和愛她。同樣,在我23歲那年,我母親和我說,她知道我一直認為她重男輕女,但是她發自內心地愛她每一個孩子,只是小時候她覺得弟弟年紀最小,弟弟也許需要更多的關愛。在我這個年紀,我已經不介意父母是否更偏愛其他的子女,因為現在的我有能力愛自己,有能力滿足自己。面對和媽媽的關系,也許我始終都會有一種心理障礙,但是我在嘗試讓親人參與我的人生,感受我生活的喜怒哀樂。
? ? ? ? 在國內,人們把“三八”節過成了寵愛節,但是谷歌每年在這天都利用涂鴉Logo宣揚女性的自強和獨立。姑娘,也許你需要被寵愛,但在“三八”節對“寵愛”概念的大肆宣傳下,你要保持理性。像松子那樣盲目地渴望、追求愛和被愛,所以你才會總是遇到渣男。愛,本身沒有錯。從古至今,人類社會都在宣揚愛,這是亙古不變的主旋律。渴望、追求愛和被愛更沒有錯,但是用自虐式的愛去換取帶給自己傷害的被愛,真的值得擁有嗎?如果你的成長過程也感受到父母的對其他孩子女的偏愛,如果你也像松子那樣缺乏愛,請你首先學會自愛和自強,不要讓成長經歷影響你對愛的價值判斷,努力地讓自己有能力愛自己,有能力滿足自己。在愛和被愛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不至于讓自己每次都愛得傷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