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背包,踏上行程,不安和擔憂消逝了,興奮和喜悅在激蕩,耳邊的風似乎是自由的呼聲,我有些迫不及待了……
(柬埔寨行程:金邊—西哈努克—高龍島—暹粒)
金邊Phnom Penh
作為柬埔寨首都的金邊,其發達程度大致與國內三線城市相當:馬路多雙車道,行駛的也以各種小摩托和TukTuk(嘟嘟車)為主,路口常沒有信號燈,許多房屋都有些破舊了,高樓屈指可數……
從廣州飛抵金邊,聞著一股子摻著油煙塵土味兒的空氣,卻也感覺新鮮舒暢,似乎那就是“自由”的味道。
坐TukTuk來到旅舍Blue Dog,這是一間混合了酒吧、餐廳、住宿的場所(此類旅舍在柬埔寨很普遍):一樓經營酒吧和餐廳,二樓是旅舍。我住二樓閣樓,四人間$5,隔著一層簾子是雙人間,再外間也同樣,所以整個房間最多能住8人,并且混住、共用衛浴。不過,金邊的游客不多,住客基本在三四人,另外旅舍有不小的公共區域,所以住得還算舒適,除了周末酒吧的High聲。
大概是吳哥窟吸引了太多的游客,而金邊又沒有太出名的景觀,所以游客不多。少數的幾個亮點就是金邊皇宮和國家博物館。皇宮也是我在金邊唯一遇到成建制旅行團的地方。金邊皇宮如其名,所有宮殿的外觀都金閃閃的,像是鍍了一層黃金,加上傳統高棉建筑獨特的造型,觀感還挺不錯。國家博物館同是傳統高棉建筑造型,只不過以紅色為主,整個建筑是一個四方形的回廊,中央留白作為庭院,在中心供奉神像,四周是綠植花卉和水池,很適合游覽疲憊后的休憩,在這兒也遇到了很多僧侶,他們似乎也來游玩,有說有笑。
至于金邊其他的景點,塔山寺、烏那隆寺、中央市場等都感覺一般,甚至失望。
除了景點,金邊給我最深的印象是熱和樹。一天內從寒冬至嚴夏,即使心里做好了準備,身體卻還有些滯后,特別是在烈日下步行前往各個景點,陌生、干燥、悶熱、流汗,難免產生一些煩躁。不過,金邊的樹木則讓我贊嘆,街道旁或是臨街的別墅中,經常能看到很多特別高大的樹木,很難想象這樣高大的樹木出現在現代城市中,它們讓我聯想到熱帶叢林,是否金邊在開發建設的過程中刻意保留下來的呢?
西哈努克(西港)Sihanoukville
在Blue Dog預約一輛空調小巴,花費$12,四小時順利來到西港。旅舍The Big Easy也是混合式的,有個寬敞的大廳,白天當餐廳,晚上當酒吧,有好幾個電視、音響、投影,還有臺球桌等設備。只是中午時間很悶熱,有一些電扇,但沒什么效果。
還好旅舍的房間里有空調,八人間混住,$5。因為位置很好,距離最近的珍寶海灘(Serendipity Beach)和碼頭只有300米左右,所以床位爆滿,有些影響睡眠。
珍寶海灘和奧克提爾海灘(Ochheuteal Beach)是西港所有海灘中最靠近我所在下城區的,加上有通往海島的碼頭,這塊地區因此聚集了大量的游客。酒吧餐館旅舍開得遍地,摩的和TukTuk司機不停向路過的旅客搭著訕,只是沙灘和海水卻也因過多的旅客而變得有些臟亂,不過吹吹海風,享受海景和美食還是可以。
我先是在沙灘邊找了處樹蔭乘涼,吹風、看海、讀書;接著又沿著沙灘走了幾公里,但沒有尋到比較干凈的海灘,找了處亭子休息,體驗了一把當地的吊床,就悻悻而歸了。不過比起金邊的炎夏,西港的氣候溫柔了許多,我想這大概就是大海的杰作吧。
另一方面,西港的菜肴和物價均優于金邊,用餐時間找一家人多的餐廳總不會差的。
高龍島Koh Rong (Sok San)
從珍寶海灘的碼頭,坐渡輪($20)來到高龍島,再轉小渡輪($10-30)前往Sok San Village(有些地圖標為Sok San Beach Resort)。
這個小鎮名聲不顯,卻擁有一個十分漂亮的海灘。無論海水、沙灘都是我見過最美的,而且因為游客稀少,污染和噪音也都甚少。絕美的海景以及孤島的錯覺,讓我以為來到世外桃源。
小鎮隨處可見高大樹木,很有種置身于叢林的感覺,而且這里的房屋幾乎都為竹構或木構,更有原始的味道。餐廳大都面朝大海,一邊享用美食,一邊享受海景是這兒的標配。旅舍以木屋為主,大致分兩種,建于沙灘上享受海景的和建于叢林中欣賞叢林風光的,均有不錯的觀感,費用$25-35/$15-25。
遇見未預期的絕美風景是旅途最大的驚喜。
我也就停下來,體驗了一次悠閑的海邊假期:
早上氣溫不高,坐下來看書最為舒適,不時有輕柔的海風拂過,讓心也變得澄凈;看得有些疲累了,就站起來欣賞下周邊的美景,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恢復方式了。
中午,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可以慢慢品嘗午餐,悠閑欣賞風景,或者睡個午覺,總之一切都很美好。
等到下午,陽光不那么灼熱,就是下海游泳的好時間了。機智的我早已準備了泳鏡泳褲,可以好好享受大海游泳的暢快。清澈的海水能看到底部的沙灘,近海的沙灘最常見到一種圓形的殼狀生物(百度名為“沙錢”),直徑在5cm左右,白色或者黑色為主,有一些簡單的紋理,觸感有點像刷子,抓起來不怎么舒服。而靠近棧橋的地方常有小魚群聚集,它們也不特別怕人,同它們一道潛泳會有種來到“動物世界”的錯亂感;偶爾也能看到一兩條較大的帶魚或是扁魚,但總是溜得飛快。
還可以去沙灘漫步,或者只是閑坐著對面大海發呆。赤腳體驗海水的沖刷,感受潮漲潮落,似乎也很浪漫;讓雙腳慢慢陷入(干)沙中,則會體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絲滑,那舒服的觸感真難以忘懷。
沙灘還有另一道養眼的風景——比基尼。來這個小鎮的游客基本都為歐美人,女士們清一色的比基尼毫不羞澀地展現在白色的沙灘上:高挑立體的曲線,金色或棕色的長發,姣好的面容,讓我真是大飽了眼福。當然也有赤裸上身,穿著沙灘褲的小伙,時不時和身邊的女伴秀著恩愛,或者跳水、游泳自顧自地玩得正High。
太陽下山后,島上的燈光也就亮了起來(白天限電,沒有燈光),這里沒有專門的酒吧,不過有些餐廳也會播放一些音樂,并不吵鬧。
悠閑地度過了兩天,我帶著采集的兩瓶白沙以及兩個貝殼,繼續踏上行程。
暹粒Siem Reap
離開高龍島,返回西港,考慮旅舍的住宿狀況,決定坐夜巴士直接去往暹粒,在巴士上休息,順便節省路費($12)。經過11個小時多的車程,第二天早上7點左右到達暹粒汽車站,然后搭TukTuk來到旅舍。
包高賓館(Bun Kao GuestHouse)是一間純粹的旅舍,旅舍是一幢四層高的別墅,紅色的外墻以及仿歐的風格,給我種小城堡的感覺。而旅舍的掌柜更加深了我這一印象,他大概六十的年紀,溫文爾雅的樣子,有種歐式管家和日式匠人的感覺,總是很貼心地為住客考慮,讓人很有好感。我住的是六人間$5,因為住客并不很多,住得還挺舒適。房間很涼快,除了衛浴設施有些老舊,其他方面都還不錯,我連續住了四晚,一直到回國。
暹粒這個城市應該算是典型的旅游城市了。依托著吳哥窟,暹粒成了全世界熱門的旅游目的地。城市里隨處可見各國的游客,在之前兩個城市中不怎么見到的國人游客也一下子冒了出來。
暹粒市內沒有什么知名的景點,倒是以游客為生的餐廳、酒吧、旅舍、商鋪特別多,其中尤以老市場(Old Market)周邊為最,也因此成了游客最集中的區域。
相比起首都金邊,暹粒的市區要小上許多,不過對我倒是件好事,因為更方便了步行。而且暹粒各種店鋪更密集(特別是超市),日常購物更便利了,物價也更低。
吳哥窟Angkor Wat
對于吳哥窟,我更多的感受是一種落差感:并不是說它不好,只是我很難說它好在哪兒;一部分是因為其世界文化遺產的名聲帶來的期望,另一部分也是由于自身并不太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也就因此無法理解其承載的歷史和美麗。
(向有興趣前往的朋友推薦蔣勛《吳哥之美》,解讀很詳實,本人正在補檔。)
吳哥窟廣義上來講,是高棉的吳哥王朝(公元802年~1431年)建筑遺跡的總稱(下文以“吳哥”代述);而狹義上,吳哥窟專指小吳哥,也就是其中保存最精美完整的一座神廟。
吳哥地區位于暹粒市區以北7km左右,可包車或租車前往。包車的話,司機常會做一些英文講解,幫助了解背景;租車(自行車或摩托)則比較自由隨性,價格也更低。吳哥門票分1天的$37、3天的$62和7天的$72三種,在一定時間內(3天、7天、1月)都可使用。吳哥對門票的管理較嚴,附帶頭像照片,在每個開放的神廟門口都有工作人員核查。
如今能見到的吳哥遺跡都為磚石結構(木制易腐爛),整個吳哥地區處于叢林之中,因此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森林公園,而且其中不少遺跡已與樹木融合在了一起(典型:塔布籠寺Ta Prohm)。除小吳哥外,其余的神廟宮殿大都已不完整,即使經過修復也有不少缺失,讓人贊嘆吳哥的同時,也感嘆時間的偉力。
由于柬埔寨本身國家的貧窮,吳哥的修復全靠教科文組織的倡議以及世界各國的援助。其中中國援助修復的托瑪儂神廟Thommanon、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和茶膠寺Ta Keo均已完成,面向游客開放。
我大概游覽了其中近二十處建筑遺跡,除了最完整的吳哥窟,印象最深的還是被國人稱為“高棉微笑”的巴戎寺Bayon(也稱巴揚寺)。走入其中,就像是進入了“微笑迷宮”,你能看見它,它似乎也在監視著你。那種似笑未笑的感覺,與蒙娜麗莎異曲同工,而上千年的歷史更為其添加了一絲神秘感。這里其實有很多種微笑,各有各的姿態,似有悲傷、憐憫、喜悅、超脫……貪心于見識更多,漸漸有種天旋地轉的感覺,似乎要迷失其中了。
吳哥另一個難忘也不敢忘的特質是它高聳的臺階。單從修復開放的神廟來看,許多臺階都是異常陡峭難走的,其斜度大都超過60度,甚至超過70度,整塊的石臺階往往既高又窄,讓人很難下腳。上行時,還只是疲累和辛苦;到了下行時,光是看著臺階的角度就足以讓人冒冷汗了,我好幾次不得不手腳并用才得以安穩落地。
小結
柬埔寨地處熱帶,氣候炎熱,季節只分旱季和雨季。此次旅行的時間里(1月底2月初),還算是較涼爽的旱季,適宜出游。全程只在高龍島遇見了一場雷陣雨,其他時間都是晴或多云,白天氣溫在30度左右,夜晚則降至15度左右,還是比較涼爽的。美中不足的是旱季河水水位很低,特別是暹粒市內的暹粒河,水位低得能看到河底的淤泥和水草,十分不美觀。
柬埔寨屬于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其基礎設施、房屋建筑、交通車輛等方面都較落后。道路較窄,多為兩車道,甚至還有不少土路或石子路,即便是城市間的高速公路(National Highway)也有許多是兩車道的。這使得在柬埔寨高速行駛變得困難,增加了城市間的交通時間。
柬埔寨的房屋則反映著貧富的差距:農村有許多木結構的吊腳樓,一樓圈養牲畜,二樓住人;城市則有別墅,綠植茂盛的院落,簡潔又考究的裝修,或還有個泳池,一眼就能看出主人的富有和階層;當然更多的是簡單涂刷的紅磚房和仿歐的小別墅。建筑可以說是形式多樣,但也常會覺得不協調。
關于交通和車輛,情況與金邊類似,交通工具還是以各種電動車和摩托車為主,游客接觸最多的TukTuk也是由摩托車改裝,附加了一個帶輪的車廂,有點像是電動三輪車,最多可乘4人,性價比較高(市區內一般$0.5-1)。當然也有一部分的轎車和SUV,不過豪車很少,倒是有很多問題車輛,一邊行駛一邊若無其事地翹著后車蓋。除了幾個主要的岔口,柬埔寨許多路口是沒有信號燈的,但其交通也并不混亂。在路口碰到各個方向都有行車的情況,他們似乎有種默契的約定俗成:一方通過兩三輛車后,讓另一方向也通行兩三輛,不停交替,像是“拉鏈式”通行。另一個讓我點贊的是這里的車輛很少鳴笛,似乎是習慣了慢性和擁堵,司機大都并不著急(鳴笛對通行的幫助也有限),見到的少數幾次鳴笛都是為了超車而作的提醒。
柬埔寨信奉佛教,在這里佛教似乎更生活化。各個城市都有很多寺院,而且許多都建于民宅之間。寺院的僧侶與周邊的居民似乎也有很好的連結,見到過僧侶一些日常起居和答疑的場景,很有一種和諧在里面。
不過,也有讓我不得不吐槽的地方,那就是這兒的寺廟太雷同了:與金邊皇宮相似的金色大殿,以及許多大小不同但雕紋樣式雷同的四方尖塔,再加上一些牛、馬、大象的造型,就差不多是全部了,看過兩個就絕不想去第三個了。
關于當地物價,除餐飲外其他住宿、交通、工藝品的消費還是較低的,大約只有寧波的一半;而餐飲的價格大致與寧波市區相當,其中飲料最貴(如330ml的可樂在餐廳或旅舍的價格為$0.75-1.25),而西餐牛排、意面等則較便宜一些($3-5),所以大致算是相當吧。旅途中,最大一筆的花費還是吳哥窟的門票,$62三天的門票,較原先攻略中看到的$40漲幅不小。
再講講柬埔寨人,給我最主要的印象有兩個:友善和散漫。先講友善,旅途中遇到了許多友善的柬埔寨人,旅舍掌柜、餐廳伙計、售貨員、汽車和渡輪的工作人員,甚至是一日游的導游都是我遇到過的團隊游導游里最可愛的。他們大都友好熱情,或有些害羞,卻總能對我的要求認真地作出答復,很多次我都能感到其中的服務精神。
而關于散漫,一則大概是這個國度比較慢節奏,很多時候都能看到他們悠閑休息的身影,在樹蔭下乘涼閑聊,在摩托或者嘟嘟車上打盹休息。最有特色的是一種簡易的吊床,用幾根尼龍繩編結而成。他們把它掛在樹木之間或是梁柱之間,甚至嘟嘟車上,隨時隨地都可用來休息,似乎也很享受那種搖來蕩去的感受。我在西港的海灘邊也試了一下,卻總找不到完全舒適的位置。另一點則是不守時,不論是城際的巴士,或者往來的渡輪,很少是能準點到達的,甚至是訂好的早餐也會碰上晚點的,最開始幾次我對此頗有怨言,后來卻也逐漸習慣了。重主要是他們雖然都會晚點(一般半小時左右),但總還是會到達的,不至于落下。借用一句名言:柬埔寨總是會遲到,但從來不會不到。
最后講講游客,由于可見到的黑人游客實在很少,故只講東方(亞裔)游客和西方(歐美)游客。亞裔游客,主要是中日韓三國,基本集中在吳哥窟和暹粒。自然中國游客是最多的,特別是團隊游客,2/3以上都是國人,其次是韓國,而日本幾乎沒有20人以上的團隊,有的都是小團5-10人;個人游則正相反,日本的最多,而且很多還是妹子!中國和韓國都很少,遇到一個從上海來西港考潛水證的大男孩,一個同住旅舍請我品嘗威士忌的韓國小哥,就是全部了。
不過因為僅是個人所見,實際情況也可能有不小的偏差,另一個因素是有時候很難從外觀上判斷一個人的國別,特別當他沒有某個國家的典型特征時。例如本人,就好幾次被人誤認,也許多次誤判了對方的國籍,從膚色、服飾打扮,甚至行為舉止的判定都可能出錯,只能交談了才能確認國別。碰到一位在柬埔寨生活了好幾個月的朋友,她告訴我說亞裔人的臉型太過接近,許多時候她也很難判斷出對方的國籍,甚至在(熱帶的)當地也有膚色較白的人,所以很多依據都不是絕對的。
歐美游客很好區分,發色、膚色、體型,一眼就能與亞裔分別開來,但再要想觀察出他屬于哪個國家的,對于我就是天方夜譚了,除非上去問句Where are you from?
歐美游客的概念里似乎是少有團隊旅游的,除了有數的幾個老人團,歐美游客大都個體出游,或一家三口(還在吃奶的嬰兒也有),或一對情侶,或者一個人。見到他們最多的地方是西港和高龍島的沙灘,還有酒吧,當然吳哥窟也有不少,但亞裔占據了壓倒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