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過得越來越快,想努力挽住時光的胳膊,卻總被它抽身逃脫。不是日子變短了,而是年齡越來越大,責任越來越多,每天的日子越來越相似了。年少時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時值壯年,太陽今天升起,穿著昨天的褲衩,太陽明天落下,和后天一樣金燦燦的頭發(fā)。同質(zhì)化的生活之所以單調(diào)乏味,并非人天生喜新厭舊使然,對個體有限生命的感知,讓我們意識到不經(jīng)歷新的蹉跎就會錯過收獲,甚至錯過活著。
于是我們搖微信、上陌陌、各種圈子各種撒潑,于是我們品茶、喝咖啡、混酒吧,各類液體混合緩解新的寂寞,于是我們上網(wǎng)、熬夜、通宵對著屏幕羅里吧嗦,只是不想讓日子輕巧的滑過。
人人皆想讓日子過得豐富多彩,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好像不要錢一樣,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說得像是嫖一樣。豐富需要成本,多彩NEED時間。?長生不老的至今難覓,財務(wù)自由的又有幾人?太多時候我們無奈的發(fā)現(xiàn),直接的體驗消耗大量的金錢,花費太多的時間。想要優(yōu)質(zhì)的不乏味,還要竭力避免高消費,只好退而求其次。讀文字、看視頻、玩游戲,二維的文字帶來無窮的意象,聲色并茂的畫面帶來直觀的體驗,代入式的虛擬場景完成了替代性的補償。希望有生之年能嘗試到現(xiàn)實虛擬技術(shù)的成品,上演駭客帝國或盜夢空間式的場景,接上插頭或者打上一針,基本不耗費資源體驗別樣人生。
或許以上只是窮逼身份生成的自我安慰。在直接經(jīng)驗無法得到時,以間接經(jīng)驗開展逆向陶醉,在光陰的流水走的太快時?,抽出意淫的刀斬向水流進行心理麻醉。
抑或我只是想在終老之前,以自我教育的愚笨方式,進行充實頭腦的自我救贖。
擠時間看看書,邂逅幾場電影,聽上幾節(jié)公開課,也算沒屈服于無情的生活。
so far,so good.
and what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