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這樣兩個朋友,妮子跟芬芬。
就在這幾天,他們跟我說了差不多同樣的事。
妮子說,我問我女兒,你愛媽媽嗎?她說她不知道。我問她,那你愛米老鼠嗎?她說愛。她女兒八歲。
芬芬說,我問我兒子,你愛媽媽嗎?我兒子直接把臉湊過來,把我整個臉親了一遍說,媽媽我愛你。她兒子五歲。
妮子一直想不通,為什么這個女兒,我拼命賺錢讓她去學各種才藝。她現在跳舞拿比賽,畫畫拿比賽,還是某品牌兒童模特,常常要接通告表演。妮子一直都是一個人帶孩子,工作拼命,一直想要讓女兒更優秀,每天跟孩子在一起,陪伴孩子。以為給了孩子最好的,而且周邊的人,現在都夸她女兒帶的好,有出息。可是,她跟女兒的關系總是處理不好。從小就跟媽媽相依為命的女兒,竟然不知道自己愛不愛媽媽。
而芬芬呢,夫妻離異,孩子歸男方,她陪孩子的時間很少。甚至一個月,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就那么幾天。可是即便如此,孩子跟她親近的不行。兒子會時不時跟媽媽表達他的愛意。
我問妮子,孩子說不知道愛不愛的時候,你怎么想的。當下一開始還是不高興的,但是后來想,孩子嘛,長大了,就會理解我,懂我了。也沒關系。
孩子真的能在長大后,就懂了父母的好?然后一切都毫無影響嗎?當然不可能!
即使女兒很優秀了,可是妮子永遠覺得還不夠,一直想要讓她更優秀。妮子是個很要強的人,她把這種要強也帶進孩子的教育上面去了。有一句話說,媽媽強,孩子弱。媽媽弱,孩子強。厲害的媽媽,總是會覺得,我的孩子怎么可以不優秀。所以她用高標準去要求孩子,孩子一旦沒達到她預期想的那樣。妮子就會抱怨,指責。甚至對自己工作要求很嚴格的她,在家里辦公的時候,女兒卻纏著要她陪伴,她就會把工作上沒辦法完成造成的壓抑,失落,統統都推到孩子身上。
喜歡抱怨,指責的媽媽,孩子帶出來也一定是喜歡抱怨,指責的。這樣的孩子,怎么可能懂得去愛去感恩呢?甚至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即使再優秀,她都不會覺得幸福,都不會自信,她會跟媽媽一樣,永遠把焦點放在行不通的地方,永遠告訴自己做不好做不好!
而芬芬怎么樣呢,盡管常常不在孩子身邊,但是她很愛跟孩子表達她的喜愛,思念之情。跟孩子在一起,只要不觸及原則問題,她更像是個朋友,而不是媽媽。她很開心自己有孩子,因為可以陪著孩子再次過童年。她對孩子更多的是表達愛,贊美。這樣的孩子,幸福感是很強的。
我們為人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你想要孩子擁有怎樣的人生,就自己先去過這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