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晚安
圖/網絡
01 高中老師最誤人子弟的一句話就是:“到了大學你們就解放了!”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想問一個問題,你們拼著命挺完的高三,是為了什么?
答案幾乎是統一的:為了考上一所好的大學。
但是好的大學意味著什么?大部分人認為一所好的大學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這個觀點并沒什么問題,但是一所好的大學只能是“直接決定”或者是“影響”你的未來,而不能直接與“好未來”形成因果關系。
高三的時候,班里有一位大睡神,每每上課就睡覺,起初老師認為他頹廢了,但后來我們發現他是難以承重,對于高壓式地作業自動開啟保護,也就是“頹廢模式”。
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們班主任常常說:“困的都打起精神不要睡!你們堅持完高三、考上了好大學,隨便你們怎么睡!”
很難想象中國孩子們的高三有多么痛苦,晚上10點自習結束仍舊寫不完作業,在家還要再熬夜到凌晨才肯睡下,第二天早晨6點半開始早讀,住校生相對還好一點,走讀生每天大概5點多就要起床,由此可見他們大部分可能每天睡眠5個小時都不到。
但往往我們只顧著備戰高考的艱辛,卻真真正正忽略了這么努力拼搏的高考季,并不止于僅僅只是能上一所好大學而已。
好大學并不意味著好未來,它只是讓你去拼搏好未來的路上多了一點點優勢。
所以,希望大學在讀的你們千萬不要天真得認為“上了大學就可以解放了”,那是高中老師為了讓你們努力堅持完高三的幌子,你們可千萬不要當真!
02? 不要讓你的大學變成千篇一律的“低頭族”
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大學”這個詞變成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避風港灣,課上:玩手機、睡覺;課下:除了一些社團活動,就是玩手機、睡覺、談戀愛;晚上:玩手機、睡覺。
好像無論什么時候、什么場合,大多數大學生都變成了“手機不離手、身高根號二”的“低頭族”。玩手機、睡覺似乎成了大學生活的主旋律,再加之一些毒雞湯的灌輸,越來越多年輕人認為“奮斗沒用,青春就是要瀟灑、快活的”。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都知道國外的諸多知名大學都是“寬進嚴出”,因為學習是一個平等的權利,但是畢業就必須是真得學成了才能通過,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人選擇出國留學、或是很多在國外留學幾年回來的老同學,你會發現你們差距原來能這么大!
據我所知,國外大學與中國大學不同的是其中有很多都是課業繁重且考試多的,老師不一定會在課上講很多知識,但是會讓你們組成team去做研究,然后出報告,因此他們時常穿越在實驗室、圖書館以及學術研究之中,而對于留學生而言,他們本身還面臨著語言交流的困難,因此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或者搞研究。
海德說過:“春天不播種,夏天就不會生長,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嘗。”
如果你荒廢青春最能發光發熱的幾年,也許會錯失經營自己的最好時間,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商二代,你是單槍匹馬一個人拼未來的話,你一定會走很多彎路。
那么,大學生活究竟應該怎么度過呢?
03 大學里,你必須要知道的事
我在前兩小節里贅述了很多荒廢大學的種種惡性結果,是為了讓正值大學的你們能有一點點居安思危的心態,調整調整情緒,然后我們來說說怎么把大學過得有意義起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見解,如果認為有缺少的點歡迎大家補充哦)。
1.專業知識:專業課程是你們的本職任務,尤其對于一項專項技能來說,學校安排的課程和老師是帶你們入門的最好前輩,所以上課的時候即便做不到百分百理解,至少你也要認真聽完,因為這可以帶給你一種入門思維,而且也可以保證考試的時候不會掛科,要知道“掛科”是直接影響到是否能夠如期拿到畢業證的,因此專業課程的重要性不需要我多強調。
2.實訓:我們都知道大學里學的其實就是一門專業,實訓課程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大部分都是老師綜合評價,不考試也很少不及格,因此導致很多人都忽視了實訓課程的重要性。如果說專業課程是埋下種子,那么實訓課是否優質直接決定了這顆種子是不是可以生根發芽。實訓課是最直觀、也最容易讓你學會很多東西的:很多之前對所學專業不了解的東西都會在通過實訓之后讓你大徹大悟的,如果將來你真得去從事有關工作去完成的。
3.提前搜集論文資料:雖然大學才剛剛開始,但是一篇好的論文是最直接影響到自己的畢業考評的。很多人從大一就開始閱讀相關內容,因此在畢業前才會從容不迫地面對實習找工作、畢業、寫論文、準備答辯等等。所以我建議你們大一的時候就在課余時間搜集一些論文資料,從學如何寫論文開始,了解論文的構架、要求,然后查閱你們專業的相關文獻,嘗試性地寫一寫。大學不過幾年時間,千萬不要認為三四年的光陰是很漫長的。
4.考證:“大學”和“考證”一直都是分割不開的兩個詞,如果你在讀專業是有專業技能證件的就一定要拿下它,先了解考試政策、時間、考試科目、地區(一定要特別注意,有些考試不是全國統考),然后再去準備相關材料、考試試題,有針對性地去考試,,而不是盲目地匆匆報了名,連什么時候考試都不知道。
也有很多人有疑問: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么證需要考我應該去考點什么比較好呢?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學最需要考的就是英語4、6級,至少要把這兩個證考出來,個人認為計算機證不是很重要,但是如果有這方面需求的可以去考;其他的師范類的含金量比較高,因為是國家統考;財務類的就是會計證,但是今年起會計證取消了,如果有興趣的可以去嘗試考初級會計職稱,如果專業學財務的也可以去嘗試一下CPA啊,很多東西都是越早越好的,否則越拖延容錯率就越低了。
5.讀書:我們都知道,大學的圖書館是書最多、最全的,而且借閱免費,有很多名著離開了學校就看不到了,課余時間不妨多去圖書館走動走動,看看小說還能怡情,看看散文說不定還能增添自己的文筆功底,再不濟也可以打發打發時間,至少沒有把時間浪費在睡覺上面。有很多人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性格,根本坐不住,那也沒關系,找一些輕閱讀的雜志、周刊什么的也許會給你不一樣的體驗。一定要相信書看得多了,你的知識量一定不會一直宅在那一小方天地的。
6.社團:關于學生會、社團這一塊兒我其實時半推半就的,大學時期我參與了學院和系里兩個級層的學生會,其他的不說,因為活動太多,的確是耗費了自己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去完成的,不過自己也的確鍛煉了很多,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不一樣的提升。如果你喜歡忙碌的生活,可以去嘗試一下。關于社團、學生會的話,我建議大家一定要本著“喜歡”的原則,社團、學生會不是一個裝逼的地方,相反它可能會占用你很多私人空間,你要學會協調和堅持,如果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建議你連去都不要去。
如果去了,就盡量堅持下來。
7.發展一項特長:關于大學,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發展起來,從大學時期就開始有一個方向感。就像我喜歡寫東西吧,我應該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向簡書這樣的平臺投稿的,但是那時候總把“學生”和“其他事情(包括工作)”的界限分的很開,所以真的失去了很多寶貴的、原本可以自我發展的時期。也正是因此,我才決心寫這篇文章,讓更多大學生把握住信息時代的各種資源,從現在就開始堅持你自己喜歡的事。
8.友情&愛情:大學是一個自由時期,所以千萬不要錯過交朋友的機會,當然交朋友不代表的是隨隨便便和別人稱兄道弟,而是交幾個真心相待或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足夠了,你們可以一起去看看“這么大的世界”,即便去不太遠的地方,也要去自己所在的大學多去走走轉轉,了解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
如果可以的話,如果遇到喜歡的男孩子、女孩子,也可以去談一場健康、純潔的戀愛,如果能走到最后更好,但是千萬不要因為愛情迷失自己,也不要因為年輕不懂珍惜。
俞敏洪說過:大學四年,如果沒能交上幾個可以拼命的朋友,沒有一段值得一生回憶的愛情,沒有感知青春的燦爛,而是只為了那區區獎學金,助學金,學生干部,榮譽證書,入黨名額而變的小心翼翼,諂媚老師,與同床明爭暗斗,只為了那幾千元的人民幣,學會勾心斗角,趨炎附勢,虛偽欺騙,你的大學還有什么意思。
9.經營自己的內在:最后一點,也是最困難的一點,因為大學時期是很多人的上升期,從青春叛逆到成熟穩重的過渡期,我們要學會的幾點就是:情緒管理和時間管理,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兩點。因為情緒管理好的人可以有很健康的人際關系,時間管理能力強的人能讓以上8條發揮地更有意義。有時候我們奮斗并不需要奮斗到兩眼昏花,而是需要科學、合理地去安排它們。
大學本身就是一個艱難的時期,它不像高三那會兒強度那么大,但是它的時間夠長,需要的不只是一顆拼搏之心,怕得是毅力不夠,堅持著堅持著就放棄了。因此大學更加考驗我們的內心。
你們要足夠堅定,也要堅信:如果你覺得自己走的路很艱難,那就說明你在走一條上升路。
最后,想對所有的大學生說:一定不要在該努力的年紀揮霍生命,堅持下去即便不會太好,但也絕不會太差。
在每一條路上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在勤奮,所以知名之士為數不少。大海里已經擠滿了鯨魚。——法萊塞
謹以此文送給所有剛剛步入大學或大學在讀的你們,無論你正在享受大學時光,還是對未來充滿迷茫,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帶給你們一些有用的東西。
希望你們都能把青春過得精彩紛呈,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