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家長們批改孩子作業,是一道「送命題」
小麗媽媽說:自從陪娃寫作業之后,再也不用燙發了,因為氣炸了!
紅紅媽媽說:弄作業弄出腦溢血,每次吼完胸痛腦脹,仙女人間歷劫,很快就要飛升上神了。
磊磊媽媽說:想要體驗人生的苦辣酸甜,只要生個孩子陪他寫作業就夠了。
這×1的血淚史啊!
Andy老師體會到了×50份的……
最近批改孩子們的作業,正好到分數計算這一塊,每批改一次,頭發就白一根,娃們啊,心疼心疼老師的發量。。。。
這分數計算咋就把你們成片成片的放倒了?
在輸出我的觀點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份作業。這幾乎滿屏的紅叉……這分數計算真的有那么難嗎?
我們觀察整道習題,我們可以發現單個組成部分的難度并不大,但孩子總體的錯誤率卻很高。
普遍來看,所有孩子在分數計算這塊都掌握不足。
我們都知道短板理論,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
分數計算就是孩子們數學學習中的“短板”。
本身分數規則簡單,難度系數低,容易入門,孩子們接觸下來往往生出一種“這有何難”的自信感悟……
實際上,簡單的規則對應的是較高的易錯性,初期階段的分數計算往往因數值小、計算簡單不受孩子們重視,
隨著習題難度得上升,則需要花之前的幾倍時間來解題,步驟環節增多,復雜性也隨即翻倍!
任何一個小步驟、小環節都會導致結果錯誤。得到解題答案前的每一環都是木桶的組成木板,有任何一塊“短板”,都導致結果崩盤。?
初中階段的數學綜合試題,往往是多個知識點的雜糅,要得到正確的解題答案,要經過多重復雜運算,任何一個知識點沒吃透,都會導致答案錯誤。而這些沒吃透的知識點可能恰巧是小學時期孩子的歷史遺留“短板”問題。
小學時期“短板”可以有,但是:初中數學不能有短板。
作為中高考必考考點的比例問題、分數方程、整式計算、函數計算等都以分數計算為前提,換句話說,孩子要想在應試中占據優勢,必須學好分數計算,這是不允許也不應該是“短板”的模塊知識。
如果孩子的這塊短板一直存在,最終整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呢?
小學階段就能挽救的情況,不要拖到初中再去解決,不僅訂正難度大,更要付出幾倍的代價。
那針對孩子們頭疼的分數計算問題,我們該如何“因題制宜”,找準解決措施呢?
四維優課獨家解決辦法
1? 做好例題步驟拆分
顧名思義,一道題由多個部分組合而成,我們要想教會孩子,讓孩子做好題、答對題,就要做好每一個小步驟、小環節的精細化示范動作。并講明計算理由,爭取讓孩子在整個計算過程中不留“短板”,不存在薄弱環節。
2? 設想各類可能情況
將孩子在解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計算大坑提前過一遍,幫助他們想出障礙,提前解決,孩子們后續可根據示范和解題思路“依樣畫葫蘆”完成答題過程。
3??加大計算承壓訓練
為什么拆看看難度并不高的分式計算,卻讓孩子錯誤頻頻,很大一個原因是由“懼”生難,不敢做這些看起來“很難很復雜”的題,恐懼心理讓孩子不敢嘗試,前期計算簡單時期,不受重視,后期數字變大、計算步驟變多,讓孩子看到就犯難。
所以要針對性的做加大承壓計算訓練,讓孩子嘗到解題成功的甜頭,幫助他完成從不敢做到不怕做的心理過程。
孩子的成長之路上,我們會產生很多焦慮感,也會走入很多誤區、踏進很多深坑。
但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要給自己試錯的機會,更要及時糾正錯誤的教育觀念,回歸正確的教育道路。
分數計算不可怕,四維優課有方法。
別讓一時的短板,成為孩子一生的短板;
別讓一時的不足,成為一生的遺憾。
科學的育兒觀不是做甩手掌柜或是保姆式填鴨教學,而是在孩子前進路上,幫他握穩人生的羅盤,剩下的揚帆、掛幟交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