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背,提到了古詩中埋藏著注意力的金線,找出金線,就找到了背誦的鑰匙。
這一背,談談我為什么要背古詩。我背詩,是為了積累語言文字的套路。古詩的文字千錘百煉,濃縮精華。一首詩,就是一個套路,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自洽的觀念。背一首,用一首,可以借勢,可以改弦,可以舊瓶裝新酒,回收利用,妙用無窮。
今天背的是這兩首:
男生版: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女生版:
白頭吟(節選)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登幽州臺歌就不說怎么背了吧……比背身份證號碼容易太多了……
白頭吟最后一句也是家喻戶曉,前面幾句是豐富的鋪墊,琢磨起來也很有意思。關鍵詞:洛城落花。
洛陽在唐宋繁華一時,洛陽城東更是富人區,白居易的白園,洛陽石窟都都坐落于此。還記得《阿甘正傳》片頭的那片羽毛嗎,詩中的落花就像那片羽毛,飛到了女孩的身邊,引出對花色衰退的嘆息。花兒明年還會開,可是人還在嗎?由此聯想到,那些見證了多少山盟海誓的松柏、桑田,都終將毀滅,心情更是黯淡下去。女孩意識到了世事無常,年年歲歲,古人今人,洛城落花,天、人、地,都在那無常的輪回之中。
男孩聽了女孩的訴說,心中感慨,作詩一首: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