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丫丫在店里玩。道理吃飯點了,我準備把她帶回家,女兒不愿意。
我說:“奶奶都做好飯了,要回家吃飯的。”
女兒說:“不回去吃,你給我做吃的。”
我有些懶得動,說:“不想做。”
女兒說:“爸爸,你不愛我了嗎?”
唉,不知道從哪里學來的,經常這樣綁架人。突然的感覺有些煩了,一旦有點不順她心,動不動就的我不愛她了。
于是我順勢說:“嗯。”然后不再理她。
女兒委屈了,坐地下生氣了,我依然沒有理,女兒有點撒嬌的嚶嚶嚶的哭。
我大聲說:“要哭就認真的哭,別假兮兮的。”
女兒開始大哭。
我起身離開,說:“好好的反省反省,想一想錯在哪了,想明白了過來找我。”
女兒繼續哭,間或偷偷看看我。看我完全沒有關注她,于是放開嗓子大聲干哭著。因為店里暫時沒有客人,我索性不管,任她使性子。
倒也不久,五分鐘不到,女兒抽搐著來到我身邊。我盯著她,女兒看著我說:“爸爸,我錯了。”
我問:“錯哪了?”
女兒說:“這五年來,都是我的錯,我不聽話,我是個撇(方言,壞,差勁。)娃,我愛罵人,我還要頂嘴,我想改,就是改不了,咋辦嘛。爸爸都是我的錯,你不要不愛我了嘛?”
女兒是真的傷心了,因為她是認為我說她錯了,我是真的不愛她了。是我沒有讓她準確認識錯誤,結果她就聯想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還來一句“這五年來”。
看她哭的傷心,有些不忍。說:“好,爸爸原諒你了。”
我接著說:“爸爸讓你想的錯不是你剛才說的,是你動不動就說'爸爸不愛你了'的這話。你明明知道爸爸愛你,一直都愛你,你還一點不對就說不愛,這就錯了,明白不。”
女兒乖巧的說:“明白了。”
我問:“剛才你說的那么多缺點,說你是個撇娃,是誰說的。”
女兒說:“他們都說。(略去一些名字)”
我說:“他們都是愛你的,有時候你稍微不聽話了說你,不是說你一直是個撇娃。知道不?”
女兒說:“知道了。”
然后女兒自己玩,我去弄吃的。
其實關于教育,我總是想盡量的不責備,指責,在陪伴過程中引導。但是在小孩子任性,不聽話的時候,大人總會嚴厲指責。久了,大人認為孩子已經很皮了,聽不進去,于是冠以定性的結論,孩子就是個什么什么的樣子。其實平時我們說的一些小小的指責,小孩子是真的聽到心里去了。我想這些負面的指責對孩子成長定會有一些影響。但是又說,如果不管教,一味的任其恣意妄為,也絕對不適當。
唉,這個度很難把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