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陪孩子去游樂場玩,遇見一位母親正在大聲呵斥孩子:“還傻站著干什么,趕緊說說究竟是那個熊孩子騙了你?”
孩子大約十歲左右,被母親罵得低著頭不言不語。
那位母親見兒子一臉的沮喪聲音也提高了幾分:“看你長得是一副老實樣,難怪這么多人他不騙,專門欺負你,真是沒出息。趕緊說說究竟是哪個孩子,這么沒有教養,幾元錢的便宜也要占。”
事情是這樣的,男孩在玩一款游戲,有一位小朋友一直站在身邊看,估計是特別想玩又沒有錢,就問了男孩可不可以刷卡讓他玩一下。男孩太沉浸在游戲里頭都沒有抬,慷慨的遞上了卡。
誰知小朋友把卡拿走了就有借無還。
“我不知道是誰拿走了。”男孩的聲音很小。
母親聽了兒子話后頭頂都冒煙了,罵得也更大聲更難聽。還說一定要找到孩子家長評理,不能讓兒子這樣白白被欺負。
圍觀的人也越來越多,小男孩很不好意思的朝著媽媽小心翼翼的說了一句:“那卡里也只有幾元錢了,別人那么可憐就給他玩一下有什么關系,你至于這樣嗎?”
孩子是出于善心,可是母親卻覺得他軟弱,氣得拿起手中的包朝著兒子劈頭蓋臉的打,孩子被嚇得使勁抱住頭求饒。
拿走卡不還的孩子確實是太過分,這不單單只是錢的問題,而是一個人的品行問題。
這位母親,她的處理辦法確實的很欠妥,當眾對孩子辱罵,一定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陰影。
同時,她的憤怒和激動也是人之常情,在這個人‘善被人欺’復雜社會里,被迫得理性和警惕,失去了溫暖,變得堅硬而冷漠。
而慷慨給卡的孩子是最善良的,他的本意是幫助別人。
在快樂的推動下,善良是美好的,也是一個人最好的品行。
看著那個令人心疼的孩子,我想起了我的大兒子,他從小也特別善良有愛心。
四五歲時我帶著他一起坐人力三輪車,他看見叔叔踩得汗流浹背的就小聲跟我說:“媽媽,你看叔叔多累呀,衣服都汗透了,等下多給他兩元錢,好嗎?”我真的多給了兩元,師傅聽說是兒子要多給的,一個勁的夸孩子真懂事。
五六歲時,一個下雨的周末我去菜市場買菜,兒子非要跟著我去,理由是:“媽媽,您有點感冒,外面下雨你又打傘,又推車,我不放心你,萬一淋雨了感冒就會加重,我去可以幫你打傘。”
那次從菜市場回來,正好遇到一個老人坐在地上乞討,面前的牌子是‘求兩元錢買包子吃。’兒子拉著我不走,小手指著那個牌子,我知道他的意思,可是下很大雨,去從包里翻錢包不太方便。再說,誰知道他是不是騙人的。兒子就是不肯走,低聲說:“下這么大雨,他好可憐的。”
孩子一步三回頭,我從他眼里看到了善良,純真,瞬間感覺到了慚愧。作為成年人,我們常常太過理性的蔑視他人,變得冷漠,失去了溫暖,卻毫不自知。
兒子彎腰給老人家兩元錢時,老人家急忙道謝,兒子純真的臉上滿是快樂的笑意。
兒子的善良讓我覺悟,讓我看見了這個冷漠世界少有的善意,感受到了溫暖。
在日常生活里,我呵護他的心靈,照顧他的吃喝拉撒睡。而在精神上,因為懂事和善良,他經常讓我感動和幸福,還會把我當成小女生一樣的去呵護,在我心情不好時總會想辦法逗我開心。
在學校里,老師夸他是最好的小幫手,樂于幫助同學。
我為兒子有這樣善良的好品行而驕傲,自豪。
直到上了初中后,一次班主任在家校聯系冊上留下這么一段話:你很優秀,有上進心,上課專注,學習態度端正,積極不怕吃苦,有毅力克服自己不足的地方,熱情幫助同學。但是,善良是你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太過善良使得你沒有主見,習慣被別人左右,沒有自我,顧慮太多嚴重影響自信。
一語驚醒夢中人,這一刻我才想起兒子真的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太過懂事,從小總是替別人考慮太多。當別的孩子都無憂無慮享受生活和學習時,他會因為我一次擦玻璃不小心摔了一跤,每天擔心我一人在家出事故。他還會因為我生病一整夜守在床邊叫喚著媽媽,擔心我一覺睡過去了。
尤其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復雜社會里,善良更要有彈性和底線,要懂得靈巧的去善良和幫助 ,不然很容易被人利用,被騙,受到傷害。
以前,兒子陪我去買衣服,看見我試了很多而買,會悄悄跟我說:“媽媽,你看人家那么辛苦給你建議風格搭配,你卻一件不買,多不好,別人多失望啊?”
每次我都敷衍幾句,大楷意思就是從衣服上找毛病。
現在我會耐心告訴他:開店面做生意的宗旨就是顧客至上,給客戶建議和搭配衣服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希望賣掉衣服。我不過是試了幾件衣服,也沒有故意刁難她們,沒有買是因為我真的不是很喜歡,或者是我還想再看看有沒有更喜歡的。
她們認真是工作的本分,買與不買同樣是消費者的自由和權利。這個世界上哪有工作不辛苦的,如果每一個顧客試了不買就失望,那她這工作也沒得做了,再說如果每一個進店的顧客都必須買東西,這不跟天下掉餡餅一樣嗎?
要讓孩子懂得,善良很美好,但是掙錢也不易。
和我去菜市場,看見我跟賣家討價還價,特別是遇見穿著有些破爛的攤主,他總會小聲跟我說:“媽媽,你看他們多可憐,多給點錢有什么關系?”
以前我會用‘我們掙錢也不容易’讓他沉默。現在,我會很耐心給他講:“兒子,他們有手有腳靠著自己勞動賺錢,我們應該尊重他們,衣著破爛了一些主要原因是他工作環境所局限,這和可憐無關。我還價主要是因為這個菜有點貴,他如果覺得不賺錢或者沒有賺到他心目中的數,可以拒絕不賣,但是我作為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利。”
希望兒子明白,要善良也要有智慧,從小要學會承受挫折和壓力,懂得生活都不容易,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別人并不需要我們的同情。
如果在行善的時候,自己無法感覺到快樂,那這個善良就變成了討好和忍受,我們的內心不但不會快樂,還會因此受到傷害。
兒子還經常買一些玩具回家后就說其實不是很喜歡,我問他既然不喜歡為什么要買?他的解釋是,買玩具時試了很久,賣家很辛苦,如果一個不買賣家怎么賺錢。
體諒別人的辛苦是難得可貴的善良,作為媽媽我愿意支持他樂于助人。但是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要獨自面臨這個世界,外面沒有人無條件的支持和包容他。
要讓他懂得善良并非懦弱,恰好相反,善良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行。一個善良有愛的孩子,他的內心是快樂的,人格也相對健全。
但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過度的善良容易迷失自我,也容易被人利用!
而且,孩子從小就太替別人著想,他的潛意識里也會形成一種觀念,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善良。一旦將來發現世界并非這樣,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強食弱肉,就會難以理解和接受。
經過我的不斷努力,反思,引導,兒子明顯有了“改進”,不再無條件無原則地對人“善良”。
初二上期放假時,班主任告訴我,兒子現在上臺講話聲音洪亮底氣十足,自信滿滿,經常幫助有需要的同學,相信這樣的他會越來越好!
孩子,希望你保持善良的同時,學會主動思考,有辨別能力,掌握“善良”的原則,把握好善良的“度”,不輕易被他人左右,更不會被壞人利用!
孩子,還有一點,要想幫助更多的人,首先必須好好的愛自己,只有自己快樂了,才能愉悅的幫助他人,內心才會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