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水鄉多到數不清,一閉上眼睛就想到好多,烏鎮、西塘、南潯、木瀆、甪直、同里、周莊……
好多人說他們都是相似的小橋流水,相似的紀念品和明信片,去過兩個地方后,對其他就沒興趣了。
是啊,你那么急匆匆,除了在這些地方看到人從眾和千篇一律的文藝書店之外,還能感受到什么呢。但作為一個從小在水邊長大的孩子,實在覺得這古鎮,各有各的特色啊。
被烏鎮迷的不可救藥,是因為一部劇《似水年華》。
江南的小鎮就像姑娘,如果說西塘是活潑而天真的少女,為了在乞巧節跟心上人放河燈,可以悉心打扮一上午,最后梳著兩尾麻花蹦跳著去赴約,那么烏鎮就像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這部03年的片子,已經跨越了十多年。在如今商業片泛濫的時代,實在算得上是良心走心的好作品。平鋪直敘的感情,長鏡頭里毫不做作的談話。雖然畫面實在算不上精致,但大片的柔光,反倒烏鎮添了幾分朦朧而浪漫的美感。
只記得當年,看完了這部片子,就恨不得馬上飛奔去烏鎮,夢里都是流不盡的水,望不到對岸的橋。
那時候的黃磊,還不是一個被自己廚藝喂胖的胖子,文藝氣十足。他在極限挑戰公益演唱會的時候,指著張藝興,一臉懷念的說,我小時候也長這樣, 白白凈凈的。
可不是嘛,演似水年華那會兒, 真是嫩的能掐出水兒來。
他一個個字寫在紙上,整整寫了20萬字的劇本。
他自導自演了一出戲。給自己叫文,劉若英叫英。
劇中,兩人在東山書院的藏書室不期而遇,隔著一面書架的縫隙,一眼就看到了對方,說一眼萬年也不為過。
兩人見面次數不過寥寥,卻覺得此生不會有人會更懂自己。然而卻因為各種陰差陽錯,永遠重復著相見,錯過,忍不住再相見,又克制著默默走開……
黃磊在他結婚前,緊趕慢趕推出了這部劇,而奶茶在文章中寫道:
她愛他嗎?她自問,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她從來沒有說出口。
他愛她嗎?沒問過,也不想問,答案似乎也不是很重要。
因為她可以感受得到。
有一些人,這一輩子都不會在一起,但是有一種感覺卻可以藏在心裏,守一輩子。
你若在烏鎮急急忙忙,是罪過。狹窄的巷子是用來和愛人手牽手慢慢走的,搖晃的烏篷船是想讓你重回襁褓,用心去聽一聽周圍的世界。
在烏鎮,你可以看水,看橋,看風,看云。只要你不太急。
烏鎮有很多的橋,有一座叫逢源雙橋,在東柵。很短的雙廊橋。
劇中英說,是個好名字,有緣的人就能相逢。
文說,不是的,是“左右逢源”的“源”,可是誰又能左右逢源呢,你踏上了這座橋,就注定不能同時過另一座橋。
這兩個人,談起一座橋,也能講到人生。
文:你看這座小鎮,要是沒這幾盞燈,就好像是空的。一切都那么安靜,好像隨時都有奇跡都有發生似得。
英:那你半夜出來閑逛,就是為了等待奇跡嗎?
文:奇跡是不能去等待的,要去尋找,你怎么不過來?
宏源泰染坊也是烏鎮的一大亮點,它始創于宋元年間,如今已改造成一大景點。中國的藍印花布極為美麗,一條條的花布高高掛在竹架上,就像是在黑白的水墨畫上潑上了幾筆淡彩,可愛而靈動。
如果你來烏鎮,就忘掉時間吧,單單在回廊里坐著發發呆也好。還有就是,要看一看晚上的烏鎮,當游人散去,小鎮回歸寧靜,烏篷船也靜靜停靠在岸邊,你會看到河面上晃動著星輝,這時候的烏鎮,才是最美好的。
烏鎮,太適合談戀愛了。什么都可以慢慢來,不用急著親吻和擁抱,光能牽手走過一條長長的窄巷,心里就已經是滿滿的甜蜜和幸福。
就像木心先生在《從前慢》里寫,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木心先生也是對烏鎮情有獨鐘了。他說,風啊,水啊,一頂橋。
于是烏鎮就有了木心美術館。你若淌過水,走過橋,走近這位文學大師多一點,或許就能理解,他字里行間不疾不徐的節奏,恬淡而平和。
除了古色古香的外在,烏鎮的魂,內斂和而克制,一如在似水年華里流走的,愛情和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