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希望女性延續老一輩傳統忍氣吞聲的“賢妻良母”模式,那只是女性犧牲了自己換來的安寧。
一
一次,在小區里石凳子上休息,正好聽到兩位抱著孩子的婆婆聊天,吐槽她們家兒媳婦的種種。
她們談話內容很冗長繁瑣,其間摻雜東家長西家短的雞毛蒜皮,為了不影響讀者閱讀,就不一一敘述,只揀中心思想簡單表述一下。
兩位婆婆談話內容是:現在兒媳婦們啊,一點都不賢良,帶孩子少,做家務少,矯情小性、不能吃苦、浪費金錢、對她們的兒子不尊重,動不動就鬧氣,吵著要離婚云云。接著,她們又感慨了一下從前,說起當年她們做兒媳婦時吃過的苦、受過的累、忍過的氣……
最后,她們又做了一個大總結,那就是一句歇后語:麻布袋上繡花——一代(袋)不如一代(袋)了啊。
話說,這兩位婆婆都是從老家過來的老人,的確是吃過苦、受過累,年輕時被自己婆婆苛責,被丈夫慢怠,忍一輩子苦一輩子的人。
在她們的眼里,她們兒媳婦現在狀態就是在“作”,不能帶孩子做家務的那還能叫女人?忙工作,忙工作也不能不做家務帶孩子照顧丈夫啊!
這兩位婆婆認定女人最正經的職業,就是做家務帶孩子忍丈夫,其它上班啊掙錢啊忙事業全是借口,更別說還時不時跟丈夫鬧氣的,她們真是打心眼里看不上。
二
很巧,因為住的近,她們兩位的兒媳婦情況我都知道個大概。
站在旁觀者角度,她們那兩位兒媳婦,都是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獨立自主的好女子。
婆婆A的兒媳婦在附近的公司上班,是位白領,非常能干,每日里風風火火,中午休息時還趕回家奶孩子。
婆婆B的兒媳婦雖然沒正式上班,但開著網店,經營情況不太清楚,可經常看她發快遞,每日里也是在孩子快遞之間忙忙碌碌不停。
可那樣積極努力生活的她們,或許因為某些方面不能夠照顧周全,便得不到婆婆的認可,被認定為不“賢妻良母”。
認真說來,除了婆婆跟媳婦之間,存在一定的代溝和天敵成份,使兩者不能同居一室之外,我更覺得,中國的詞語,最禁錮女人,最能讓世人為難女人的,莫過于就是對女人“賢妻良母”的要求。這貌似是嘉獎的幾個字就如同禁錮女人的“貞潔牌坊”一般,對女性進行種種道德行為上的約束。可,人們對一個已婚女人的評價,似乎最好的就是“賢妻良母”,他們認為那是對一個女人最大的褒獎。
而當一個女人被周邊的人稱做“賢妻良母”,她渾身上下仿佛就掛了一副好女人的勛章。無論她做什么事,說什么話,都得端莊無比,否則便是你白得了名聲。
三
你是賢妻,你要為丈夫著想,他累著了,你不要吵他,當然也不能讓他做家務,讓他休息充足才行。
他工作失利,你要安慰他,不要打擊,更不能催促。你要自己掙錢養家糊口,順便帶孩子做家務,他失業了心情不好,你得多體諒。
他有小三,你看看,肯定是你平常不夠體諒他吧,要不然他怎么有小三了呢?鬧什么鬧啊,孩子都有了, 再怎么的,你也是正妻,他不提離婚你就拖著,好歹也不能讓孩子沒有爸爸。
受婆婆氣了?你是賢妻啊,要有“賢”字。你不能跟婆婆撕臉,她罵你,你得忍著啊,她那么大年齡,說你幾句怎么啦?
孩子生病了?一個女人家,連孩子做照顧不好,你還能做什么。男人在掙錢多辛苦,回來還要看你們娘倆一起哭,你說你還有什么用!
#*@@¥#——此處省略“賢妻良母”論約萬字。這些古往今來的“賢妻良母”論,不僅在別人的口里隨時可聽,便是如今的寫作作品里,也隨時可見。它們就如同一道道符咒,讓女人們渾身上下上了厚厚的枷鎖,練就成忍者神龜。
四
古代有“貞潔牌坊”約束女性,只要你嫁了,即便你家老公跟你沒入洞房就死了,你也得守著他的牌坊過一生。你不能再嫁,也不能跟別的男人有私情,否則,你就是淫婦蕩娃,人人得以誅之。
現代,別人送你一個“賢妻良母”的名頭,你就得好好的忍著、端著,你要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忍得小三、哄得爹娘。如此這般,如有一項做不好達不到,你就是不“賢”不“良”,家庭不幸福那就是你自己活該了。
他們的意思是,只有你賢你良了,才能夫妻和睦,才能子女幸福,才能爹娘安康,才能鄰俚友愛。反之,你不賢不良不忍不讓,生活中一切苦楚都是你帶來的。
文前面那兩位婆婆,她們就是從前被別人用"賢妻良母"約束的例子,只是身份調轉后,她們成了約束別人的人。
可是,她們都忘了,她們是賢了一輩子也苦了一輩子的女人,她們又何曾幸福過?
這世界的人們永遠只對女人做道德至高點的要求,卻從未對男人要求什么“賢夫良父”。
是的,我不希望女性延續老一輩傳統忍氣吞聲的“賢妻良母”模式,那只是女性犧牲了自己換來的安寧。今時的女性,愿她們都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做個拼搏努力,不受人約束的人。
我相信只有做好自己,活出自信,讓自己發出光芒的女子,才能是真正的賢妻,真正的良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