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 - 6 - 13 至 016-6-18
書籍:《精進》 ?采銅 著
頁碼:P 1 - P 584(全書完)
書摘:
節選:我們總是在重復的抓起沙子
對泛濫的資訊保持警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被“時間之尺”篩選過的經典作品上,可以避免無謂的躁動。從心智的成長層面上講,這種“復古”也恰是最有效率的。你不如想象,和那些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做朋友,就如同把他們加為微信好友,每天捧讀他們的作品,就如同刷朋友圈,這時你或許會發現,這個朋友圈絲毫不比你現實好友的朋友圈無趣,甚至更加引人入勝。
拆書,用自己的話解說
總結與分享
①為什么要閱讀經典,一部經典作品,即使同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去閱讀它,也會因為想法和境遇的改變而被照亮內心不同的地方。
②時間之尺,我們應該怎樣利用時間
·在工作場景中以未來視角為主是合適的,因為大多數的工作強調計劃性、執行度和效率,未來視角使工作有條不紊,讓當下的行動更好地滿足工作目標,時間利用更有效率。所以當坐在辦公室里時,采用未來視角是合適的。但是反過來,當拖著疲憊的身軀下班回家,是不是仍舊要為明天還要開什么會、寫什么報告而操心,甚至寢食難安呢?大可不必。在非工作時間,應該放下工作,專心享受工作之余的閑暇。這個時候考慮未來不僅沒有必要而且有害,轉而采用享樂主義視角更為合適。
·最近心情比較低落,以為自己可以很快適應新部門工作,但是時不時出現的問題,暴露了自己在新部門經驗的不足,有點灰心喪氣,可能是之前太如魚得水了,反差太大了!
6月份給自己的目標:好好學習產品知識,不要太用力勉強自己!
③辨認“噪音信息”
·如果用這種變換時間尺度的方法,去評價我們每天接觸的信息,從原本追求“即時興奮”的信息模式切換到追求“長久受益”的信息模式,就不難把那些“噪音”辨析出來,并且過濾掉。主動過濾掉的信息越多,也就意味著越有富余的時間、精力甚至腦力來尋找和領會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信息。
④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動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經常對自己說做事情,時機很重要,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等到最佳的時機出現,才能事半功倍。
但問題是,可以容許自己等待多久來等一個好時機出現呢?要知道,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成本的。并且當有一個好時機出現時,自己真的有能力識別出它嗎?即便能識別出,是否做好了準備抓住它呢?既然很可能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不明確的,那么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時機”上。
⑤
實踐練習
·統計每天關注的信息所包括的領域,去掉其中價值不大的,最終保留3—5個最有意義的信息領域。
·為所關注的領域,選取3個最有用的信息渠道來源,并寫下選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