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次和朋友聊天,他們會說,你的“雞湯”看了太多了。或者他們會說,你不要給我灌“雞湯”了。我就在想這“雞湯”到底怎么了?
我并不是一個博覽群書的人,所以我只能片面的想到我喝過的“雞湯”大概有這么幾種,一種是引人向上的,一種是平復心情的,一種是“咖啡因”讓你亢奮的。不管是哪種“雞湯”無非都是在你最脆弱的時候攙扶你的。
最近在簡書上看到一種“雞湯”我覺得可以叫“成為我”。其實就是成功學。他們每天用多少時間,做多少工作,然后成為簡書的簽約做家,而后爾爾。一度我也這么想過,也許我可是用他們這樣的方式一步一步成為一個作家?可是回頭看了看自己寫的文字還是來一把英雄殺比較現實。
與那些不知道未來要怎么辦的人不同,我從小就想做一名作家。那時候的想法天真而又可愛。以為作家只要坐在家里寫寫字就可以賺錢,真是太好了。后來看了三毛才知道還可以“免費”旅行。這簡直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十五歲的時候寫下了我第一個故事(大概三萬寫左右)那時候總是見人就給他看看你看,我寫的。
后來的故事和大家都差不太多,不了了之。
每一個寫文字的人都會有一個夢吧,這個夢不是在夢里,而是在腦海里。抱著這個夢便有遠方。雖然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寫點什么。可是抱著一個夢就總有一個夢在哪里,讓你知道你還可以有那么一點點的不同,你還有一個為了自己的,自私的夢。
我的夢開始于午夜結束于黎明第一束微光。所有鮮活著的人物在漆黑中絢麗在晨光中死去。一部“偉大”的小說“結稿”于第二天的鬧鐘,丟棄在沒有落下筆。
對于我“雞湯”的意義就在于,當我覺得我不能寫下去的時候發現,原來寫的不如我的人還在努力寫著,那么我還有很多機會。它的意義在于,你以為你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他給你能量讓你還可以在堅持一下。也許就這一下你就可以成功。就像也許某日,有一個人夢想著成為作家的朋友看了我寫的文字會想“這么爛的文章我也能寫”也許我就只是給他這么一點點的勇氣。
我本來想寫一篇“雞湯”不成想寫成了“雞精對開水”原來寫一篇上好的“雞湯”寫來是那么不容易,那么請給我一碗“雞湯”讓我一飲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