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積累主要得益于劇烈的社會變革,始終青睞房地產投資,在收藏方面的投資嗅覺也異常出色,還一直刻意保持低調”,這些說的不是新晉中國女首富陳麗華,而是美國曾經的女首富海蒂?格林。
海蒂生活的時代,正是美國金融產業從起步萌芽到蓬勃成熟的過渡期,同時,也是美國政治體系逐漸完善的前夜。在瘋狂而監管缺失的資本游戲中,這個繼承了大筆遺產、卻一生仍把追求金錢作為永恒主題的女人,目光獨到,少有失手,迅速將自己的財富翻了幾十倍。
然而她對金錢狂熱的占有欲望,和她吝嗇到變態的傳奇一生,一百年來,都讓她穩穩的霸占著“華爾街女巫”的稱號。今年是海蒂格林去世的100周年。盡管已經過去了100年,海蒂?格林仍然在美國富豪榜上占有一席之地。
1
1916年,海蒂?格林去世時,她擁有的財富估計超過了1億美元。也許聽起來不算什么,但是如果能想象一下,當時整個美國的國民收入也不過300多億美元,而且美國當時已經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那么就能明白海蒂?格林有多么富有了。
海蒂?格林出生在富豪家庭,她的母親來自馬塞諸塞州著名的霍蘭德家族。這個家族在維多利亞時代從英格蘭移民到了美國,并靠著捕撈鯨魚賺到了豐厚的財富。
海蒂?格林出生的時候,霍蘭德家族已經擁有了美國最大的捕鯨船隊,而且在與中國的貿易也獲利頗豐。由于她唯一的弟弟還是嬰兒時就已經夭折,海蒂是霍蘭德家族唯一的遺產繼承人。
然而,海蒂的童年并不快樂。她的母親常年生病,并且因為被診斷有精神疾病,時常處于幽閉狀態,幾乎從來沒有照顧過她。而她的父親則是一個一心只想著賺錢的冷漠商人,他對海蒂唯一的教育是:永遠不要給別人任何東西,包括仁慈。
童年的絕大部分時候,海蒂只能與祖父母一起度過的。祖父的眼睛不好,識字不久,海蒂就被要求每天把最新的金融消息讀給祖父聽。可以說,在她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比當時很多大人還要熟悉股票和債劵這些金融知識。
在這種只有金錢財富,而沒有愛和關懷的環境下長大,海蒂只能靠著對金錢的依賴獲得安全感。她在8歲的時候,就開了一個銀行賬戶,用來積攢每周的零花錢。15歲的時候,她很自然的成了家庭記賬員,負責整個家庭的開支和預算。
差不多也就是從這個時候,海蒂對金錢狂熱的追逐和熱愛已經開始顯露。作為一個優雅漂亮的富家小姐,她對富人圈子里的社交活動和男人們的追逐毫無興趣,唯一能讓她興奮的只有錢——必須是實實在在的金錢,而絕不能是金錢等價物——初入社交圈,她的第一個行動是把父親花1200美元買給她的華麗禮服統統變賣掉。
海蒂幾乎完美繼承了父親的冷漠和母親的神經質,不同的是,當她把這些特質映射在對金錢的崇拜上時,她比父親更大膽,比母親更瘋狂。
成年后不久,海蒂聽說自己的姨媽西爾維亞準備把自己的遺產贈送給她后,就搬去和姨媽生活了一陣子。然而,姨媽去世時,海蒂“驚訝”的發現,自己竟然沒有得到全部的遺產。雖然這時候,她的父親已經把超過600萬美元的遺產留給了她,而這些錢足夠她作為一個富人生活一輩子,但是憤怒的海蒂還是無法原諒姨媽的“改變”。
為了得到姨媽的遺產,海蒂不惜偽造遺囑,走上法庭,甚至最后在匆忙之間和一個男人結了婚,走進了她一直不信任的婚姻生活——不用想,那個男人一定得簽訂一份放棄海蒂所有財產的婚前聲明。
2
錢,更多的錢,幾乎構成了海蒂?格林一生的主題。雖然借助華爾街海蒂把自己的財富翻了幾十倍,但是她一直對華爾街崇尚的冒險精神敬而遠之。
在投資上,她幾乎從不浪費每一分錢,她堅持的“低買高賣”被固定在鐵路和房地產上,因為只有這兩樣都是實實在在可以看得到的東西,這讓她感到格外踏實。
即使是在年收入超過500萬美元的時候,海蒂也從來沒有想過要下館子,她出入銀行永遠是帶著幾十萬美元乘坐最便宜的公共汽車或者徒步行走幾個小時,餓到難忍的時候就把隨身攜帶的燕麥粥放在銀行的暖氣上熱一下。
為了逃稅,她一生都住在狹小局促的破舊房子里,每天只買隔夜的剩面包,出門從來舍不得租輛馬車。
在華爾街,海蒂被稱為“富得發臭”。這不只是人們出于對她財富的嫉妒,還是一句格外寫實的評價。據說為了省去洗衣服的錢,她常年穿著的一件黑色禮服10年沒有洗過,一直被穿的變了顏色,而到了夏天,隔很遠也能聞到發臭的味道。
11歲的時候,海蒂曾經被送到一所女子學校一段時間。這所學校信奉一種哲學:如果富人的孩子沒有學會節儉,那么他就會很快變窮。在這所學校,如果上一頓飯沒有吃干凈,那么就下一頓就只能餓著。
但是在海蒂身上,節儉被演變成了吝嗇。而這種吝嗇,從來沒有一刻因為財富的增加而有所緩和,甚至只是愈演愈烈。她愿意為了少花1美分的郵票錢,而徹夜游蕩在紐約街頭去尋找合適的郵票面額,而絕對不肯心甘情愿多貼上一美分;她愿意花費大量精力伺候患病的丈夫,卻堅定的拒絕為投資失敗、陷入困頓中的那個男人花費一個子兒。
她的兒子因為滑雪摔傷膝蓋后,她首先想到的是怎樣省掉一大筆醫藥費。她先是穿上了最破的衣服,和兒子假裝窮人,去專為窮人開辦的福利醫院看病,被戳穿后,為了能逃脫掉那筆醫藥費,她甚至再也沒有帶兒子去過醫院,以至于最終那個可憐的孩子只能被截肢。
海蒂有一兒一女。為了保護財產,她先是讓兒子做出“終身不結婚”的承諾,然后幾乎把女兒所有的追求者都擋在了門外。直到一個年輕人同意簽訂了一份放棄遺產繼承的聲明,她才為女兒舉辦了婚禮。
3
1888年,紐約先驅報曾經在一篇報道中嘲諷的寫道:格林夫人每周的生活費從來不會超過5美元,而她強迫身邊的人每周生活費絕對不能超過4美元。
海蒂從來不在于類似的揶揄和嘲諷,她甚至很高興自己因為吝嗇和一毛不拔而聞名,因為這樣一來,每個人都知道了她的冷酷無情,就少了一大堆準備打她財富主意的人。
1916年,在與女仆就一盒全脂牛奶爭論后,海蒂中風去世。為金錢奮斗和戰斗終生的海蒂,除了錢,一生中最愛的活物,可能只有陪伴了她整個晚年的一只小狗。
海蒂這樣一個極端的例子,反映出她所在的時代對于財富的集體看法,就如同伯凡?日知錄里曾經提到的“冒充者綜合癥”,不止是海蒂,她那一代人普遍對于財富都有一種擁有巨大財富的“不適應感”和“冒充感”。
后來的人們則迅速跨越了從“擁有財富”到“享受財富”的鴻溝。海蒂去世后,她的兒子搬進了豪華的大房子,過上了她永遠也不可能原諒的“奢侈生活”,那所房子后來成為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樓,在那里,曾經試驗過成功了原子加速器和無線電發射器。
而繼承了海蒂大部分財產的女兒,則在自己死后把幾乎所有財產都捐給了教育、醫療和慈善機構,這才是霍蘭德家族的名字之所以現在還被一些人銘記的原因,而不是海蒂?格林這個已經被人遺忘的美國女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