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上流傳著一個巴西攝影師在朋友們在喝酒前和喝完1、2、3杯酒后的四張表情照片;對比喝酒前的照片和喝完第三杯的照片,可以看出同一個人表情的巨大變化。喝酒前,大家都是剛下班后的認真狀態,應該可以立即進入一個嚴肅的會議進行重大問題討論。開始派對喝酒后,很明顯的就是每個人的表情開始變得快樂并逐漸放松;到三杯下肚后,基本就是很本我的釋放狀態。
人類喝酒的歷史有多長,至今誰也說不清楚。但有記載的歷史至少就有幾千年了。國外科學家觀察黑猩猩發現它們從發酵的水果中喝酒的自然行為,也許能說明人類喝酒的歷史可能從類人猿進化成人類之前就開始了。
這么悠久的歷史和這么自然的行為,至少能說明一點,那就是喝酒是能夠給人帶來快樂的。快樂大多都應該是在放松狀態下產生的;這也說明了喝酒是能夠令人放松的。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就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美國作家馬克?貝利(Mark Bailey)在其《我不是在寫作,就是在往酒館的路上》一書中記錄了美國43位不同背景的偉大作家同樣都喜好飲酒的故事。這說明不分古今中外,喝酒是能夠讓人產生靈感的**。
當然,任何事物本身都是具有兩面性。把握住其好的一面,它就會是天使;讓其滑向壞的一面,魔鬼就可能開始現身了。喝酒也是需要把握好度的。適當的飲酒,不僅能夠給人帶來輕松、快樂,給人帶來靈感,也是人們之間交流的有效潤滑劑。但飲酒過多,不僅危害健康,而且有可能把輕松、快樂變成沉重和痛苦;適當飲酒產生的可以用來創作的靈感,有可能會變成酗酒鬧事的主意。
作為一個算是喜歡酒的人,對喝酒還是有一點自己的感受的。喝酒后的放松、快樂,是不喝酒的人很難體會到的;但喝多了之后身體的不適,也往往讓你在那一刻就想把它戒了,雖然只能戒到下一次想喝酒之前。在不同場合喝酒,心情和酒量也會有很大差別:朋友們好久不見,聚在一起小酌幾杯,是人生一件快事;但如果為了場面上的應酬去喝酒,在無法放松的狀態下去做應該讓人放松的事,本身就是一種痛苦。在不同年齡段喝酒,情況也會有所不同:早些年朋友、同學相聚豪飲的居多;近些年大家相聚或多或少都比較能有所克制了。
無論如何,我覺得酒本身是一個好東西,關鍵在喝酒的人如何去品嘗、把控它。我們喝的是酒,但表現出來的卻是我們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