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同學小D身上有一種執著的孤勇,一樣都是二十出頭的女孩子,寢室里的臥談會每次說到她,大家都會流露出酸酸的羨慕。小D大概只有一米四幾吧,這是我們的猜測,她對外透漏的官方身高是一米五四,家在浙江的小城,一個人跑到黑龍江來上大學。第一次見她是開學報到,瘦瘦小小的她站在備品領取處門口,抱著幾乎將她湮沒的棉被,身邊沒有家長。那時候她總是怯生生的,說話聲音也小,又愛講一些不明所以的冷笑話,有時候沒講完自己就先笑了起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女孩兒,每次跟她交流我總覺得隔著一個看不見的空間
小D與我們的不同在大二開始逐漸顯現出來,那時候微博上還不流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小D就已經身先士卒的去實踐了這句話。黑龍江的消費并不高,大家的生活費也都差不多,可是同寢室的女孩兒吃著零食商量這周末去哪個新開的火鍋店改善伙食的時候,小D總是早早起床去食堂,吃了早飯再帶兩個饅頭回來,當做中飯和晚飯,饒是這樣,她還要去學校附近的大排檔打工,每晚六點到十點,七塊錢一小時,寢室的聚會她也很少參加,因為每次每個人要交一百塊。開始的時候大家紛紛抨擊她不合群,直到她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拿著單反各種旅游各種玩的照片。我們都知道,小D用的是自己的錢。
在小D心里,生命在于折騰,大三結束的時候,她的足跡已經遍布東北三省,用她的話來說“我從小沒見過雪,既然來了,不用自己的眼睛好好看看北方,不是白跑這么遠上大學”。她瘦弱的身體里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攢錢、旅游,長假去遠的地方,短假就去周邊,即使路上丟了兩次行李,她的腳步依然沒有停止過。
大四開始,大家都在討論去哪工作,可是對于小D,每每說起,我們都無法想象讓她在一個格子間每天做著同樣的工作會是什么樣子。后來有一次,小D興奮又神秘的告訴我,畢業以后她要去廈門,這個寒假她用用自己打工的錢去廈門來了一次名副其實的“窮游”,她說雖然住的地方很亂,吃的也挺差,但她還是一眼愛上了那個城市,我挺為他高興的,走過這么多地方,終于有一座城市能夠吸引她。
后來大學的課程都結束了,大家忙著實習,再見到小D已經是在畢業的散伙飯上,酒過三巡大家都有點傷感,畢竟很多人可能是最后一次再見了。
我湊到小D身邊“怎么樣?廈門都安排好了嗎?”
小D一愣,耷拉著腦袋“我畢業后就回家了,家里給安排在事業單位,城市小生活壓力也小,挺好的。”
我沒問她為什么不去廈門了,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說實話,我沒法想象這樣的生活會落到小D頭上。
后來輾轉聽說,畢業之前,小D在寢室打了個電話,普通話和家鄉話摻雜著說,掛了電話就開始嚎啕大哭,那是小D四年以來第一次在寢室哭,大家也從小D斷續的普通話里拼湊出了事情的大概。小D出生時母親就去世了,二十幾年她從來沒體會過叫“媽”是什么感覺,父親身體又不好,恰逢畢業時生了一場大病,這些年只有他們父女相依為命,小D沒有別的選擇。
也許有人會說,這種情況太個別,代表不了什么。那我再來說說自己的故事。
我從小出生在農村,所幸父母都是高中畢業,一直注重對我的教育,我也一路順順當當的讀到大學畢業。要命的是,家庭條件不富裕的我結識了一幫條件優渥的朋友,父母都是銀行主管,或者國企領導,于是充斥在我童年和少年階段,甚至一直伴隨我到現在的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缺錢!因為缺錢,我童年時期覺得最好吃的零食是方便面;因為缺錢,我沒辦法像他們一樣上重點高中;因為缺錢,跟朋友一起逛商場我第一眼看的永遠都是價簽。直到跟他們考上了相同的大學,我以為我們終于一樣了,可是我忘了,還有畢業就業等著我。
A的父母早早為她安排好,只等畢業去銀行工作,普通的本科學校,一畢業基本待遇5000。B的情況稍微復雜一點,她熱愛自由,父母安排的國企職工也能果斷拒絕,無奈之下父母只能尊重她的意見,托了幾層關系把她安排在機場,這下徹底自由了,每星期飛幾個國家,地域文化,風土人情,見多識廣。我還算是幸運,大四時參加了公務員考試,畢業就進了政府機關,在一般的本科學校,倒也成了同學羨慕的對象,這回我們該一樣了吧。
然而很久之后我才明白,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人,你再怎么追也是白費力氣。成了公務員之后,我成了父母甚至家族的驕傲,而我費盡心思追求來的東西,在他們眼中只是唾手可得,根本不值得珍惜。終于在一次聚會上,我聽說了A從銀行辭職的消息,她受不了每天坐在那面玻璃之后,重復著相同的工作,A說她決定從商了,本錢家里已經準備好,現在還在考察項目。B對A的決定十分支持,煞有介事的勸我“你也辭了吧,每天喝著茶水看報紙有什么意思,我們這么年輕,生命應該有無限的可能!”她慷慨陳詞,瞪圓眼睛看著我,A在旁邊點頭。我只能笑笑,我的生命可沒什么無限可能,上大學時的貸款還沒還清呢,或許做這份工作不是因為喜歡,但我別無選擇。
再看到網上的雞湯文,不該在奮斗的年紀選擇安逸,我也只是不置可否。沒有人不向往精彩的生活,不斷嘗試,不斷挑戰,好像每次睜開眼都是新鮮的一天。可堅持做自己的權利永遠只屬于一部分人,你敢放手一搏,是因為身后總有一條退路為你準備好,生活從來不易,覺得容易是有人承擔了屬于你的那份不易。如果有得選,誰又愿意甘于安逸,甘于平庸呢?只不過生來就有一種選擇叫別無選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