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學習其實讓我們自己的感觸蠻深的,很多時候我們一直在講,要有以終為始的思維方式,但到底什么叫以終為始,其實很多時候,以終為始,就是一種結果思維。
做任何事情,如果我們想放大這件事情的價值,我們一定要成為一個有結果的人。
也就是說我今天不管是去完成一件溝通,或者是說我去開一場會議,我們都要思考今天完成這個事情,你想要得到什么樣的結果?
所以第一,以終為始的結果思維
其實是一種把自己的能力和行動轉化為價值的思維方式。
第二,有交付價值的結果>無交付價值的結果。
這點讓我感觸很深,今天我聽到這篇文章,并把對文章的理解記錄下來,我的這樣一種留言方式或者說是一種學習方式,到底是自己交付給自己的結果,到底對于看到文章的你們有沒有價值?
如果沒有,那么這樣一個結果就是沒有交付價值的結果。
因為這樣的分享不可以用于交換,如果結果不可以進行交換,那么它就沒有價值,可交換的結果,才有價值。
第三,能復制的結果>不能復制結果。
這個大家都比較清楚,這個東西我學了用了,我覺得好,那別人用她能不能覺得好,或者說我讓大部分人用他們會不會覺得這個東西有幫助。
所以,可復制化的結果才是最有效最有價值的結果。
所以從本質的意義上來說,人們對于結果的不同理解其實會決定你這個人價值,以及你做這件事情的價值,和大家看你的價值。
人和人的差別,就在于對結果不同程度的思考深度。人們做同一件事情,卻產出不同的結果,然后產出不同的價值。人的價值,不僅僅是體力、時間、精力管理效能方面的區別,而是對于結果的思考深度。
所以最后,上一篇文章分享的每天三件事,從本質意義上來說三件事就是三個結果。
如果說今天我們真的對這些事情的思考是很透徹的,那么其實你每天能夠做好三件事情,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比如下面這個圖,對于領導要求開一個會議不同的結果思維,導致最終你做事情的程度,以及最終體現的價值。
所以你的結果清單,就是你的價值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