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天
今日老師提醒
歷事練心,任何事情過后不留痕跡,只是致良知。
讀書筆記
自我觀察的四個基本原則:
一,不帶評判地自我觀察。
這是最難理解的一個原則。頭腦就像一個評判者,不停的評判著我在生活中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和每樣東西。頭腦還會對我的一切行為作出評判。
不帶評判的觀察就意味著讓注意力穩定的停留在身體的感覺上,同時放松身體,不要去緊抓那些思緒或情緒,允許內在的反應過程自行消退。
二,不要改變觀察對象。
這個原則也不容易理解。改變觀察對象的沖動是一個陷阱,它會使我們持續的現在罪惡感與責備的惡性循環中難以自拔。
不帶“認同”地去觀察評判的過程,接受觀察到的一切,允許它們在身體里,不去做任何改變。只是觀察、放松、接受和允許,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三,注意身體的感覺,并且放松身體。
沒有對身體的感覺,就不算是真正的觀察。觀察必須要有感覺相伴。
注意力一定要有根基,要處在當下,專注于我面臨的情況。注意身體是最好的辦法。頭腦是會撒謊的,而是只有身體總是活在當下,也只能活在當下,頭腦則會離開當下四處亂跑,身體的感覺會一直處在當下。
一種“身體感覺的練習”:雙腳站立時,脊柱正直,保持放松的姿態——(不就是站樁嘛),可以把注意力的焦點從思緒和情緒上引開,拉回到當下。這樣我就可以自由的選擇,而不是讓當下的情緒代替我選擇,代替我說話,代替我行動。
四,無情地誠實面對自己。
意思是無論多丟人,對于自己的情況都要講實話,這種誠實對于自我觀察是至關重要的。
練習“無情的誠實面對自己”,這樣做我肯定會痛苦。我們需要和痛苦在一起,不去做什么,不去改變什么,也不去評判好壞對錯,只是全然的去感受那個痛苦。只要我不去干擾,身體會知道怎么來處理它們。
——以上摘自《自我觀察》第三章
今日練習記錄
1. 第一次,下午五點開始,練習半小時。(盤腿,后背靠著沙發)
前半段時間昏沉,偶爾有小睡一下,馬上醒過來繼續觀察,后半段沒睡著,比較散漫,看到零零碎碎的念頭起起伏伏。
2. 第二次,晚上八點三十開始。練習半個小時。(盤腿,后背不靠)
坐下來先提醒自己不要緊張,心情和身體都放松,讓一切自由地呈現,我在一旁觀看就行。身體打嗝時不關注,讓其自然發生,很快就不打嗝了。念頭多雜亂,一些是需要做的事,常擔心的事的念頭冒出來,喊“?!保丝滔胍矝]用,沒用就別想了。
生活實踐
1. 早上跺腳拍打半個小時,沐浴在清晨的陽光中,溫暖,舒暢。
2. 周末作息時間不一樣,定時練習時間少了,常常忘記。老師說只是致良知:致力于不慮而知的清醒狀態。時時刻刻一意識到自己跑偏了再拉回來就行了。
3. 不一定坐下來靜坐的時候才算是練習,淘米、洗菜時也可以察覺自己在想什么,等車排隊時也可以留意自己的念頭。是在當下此刻呢,還是陷入過去的痛苦和未來的擔憂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