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論語》
我們應該對這樣一句話也很熟悉——幸福快樂其實很簡單,可是,要比別人幸福快樂卻很難。引文‘不患寡而患不均’也隱含了一個類似的意思:‘比較心’。
既然說到了比較心,那就有必要先來說說有哪些比較心。
從時空對象考慮,一共有兩種角度的比較心。
第一種角度的比較心是基于自身的——
其一是和自己過去的結果比。就像之前在微博上看見一個話題,‘說說那些激起你學習斗志的話’,有人分享了這樣一句話:‘別忘了,你也曾經是第一’,因為自己曾經達到過某種高度,所以一旦后來低于這個高度,就容易生出問題了。類似海明威的吞槍自殺這種事件,大家應該不會陌生。還有就是之前看南懷瑾老師書時看見過的一個案例:有的企業家因為企業經營困難,最后從高樓上縱身一躍,就此離開人世了。可是去看他的家產,卻發現還有幾百萬完全可以用的。可他畢竟還是跳下去了,為什么呢?因為過去來來往往幾十個億,現在一下子變到了幾百萬,難以接受罷了。這里的比較心,也可以理解為‘落差對比’。
其二是和自己的預期比。比如說在過去一段時間里,自己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工作,按說到了職位升遷的時候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吧,可是呢,哎喲,不好意思,不巧沒有你。這個時候恐怕不少人內心會有這樣一句吐槽‘想我起得比雞早,睡的比狗晚,每天那么辛苦,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居然沒我,太不公平了吧’。還有一種場景,學生考試的時候經常遇見,自己每天好好學習,考試前好好復習,考完后自我感覺良好,可是拿到成績后卻發現自己似乎‘看了假書,復習了假書,考了假試,拿了個假分數’,郁悶之心隔著老遠都能感覺到呢。這里的比較心也可以理解為‘期望值落空’。
第二種比較心是建立于別人的——
其一也是和過去比。不過這里的和過去比內置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是自己的過去和別人的過去比,第二層是用自己的現在和別人的過去比。關于前者,有這樣的案例,立足于現在,‘想當初我怎么怎么的時候,某某人還在怎么怎么樣呢?’,直白點,‘乳臭未干’可以算作這類場景的一個代表。關于后者,也要分兩種,一種是自己現在厲害了,就說‘你看過去某某某怎么怎么樣,現在還不是被我比下去了嗎?’,還有一種是自己現在不如人,就說‘你看過去某某某怎么怎么樣,怎么這會兒他就那么厲害了呢?我不服氣!’。
其二是和別人的現在比。由于上面一點也說到了‘現在’,在此需要說明一點,這里的‘和別人的現在比’,暫時拋開了過去的情況,純粹比較現在。比如說之前提到的考試吧,分數出來了,看看自己這次的成績,再看看某個人的成績,高了低了,高了多少,低了多少,自己的心跳頻率都是不一樣的哦。
好了,說完了比較心的類型,我們就再來看看比較心可能帶來的結果。
其一,正向激勵作用。比較心再遇上了‘不甘為人后’的心,那自然就是會促使人不斷的進步。比如一個人言行思等習慣作風的進步,比如奧林匹克的‘更好更快更強’,比如大國博弈推動有關領域的快速發展。
其二,反向作用力。比較心如果不巧生發了‘嫉妒心’,人受嫉妒心的影響,就可能做出不大理智的行為咯。
從結果的分類來看的話,‘患不均’本身無好壞可言,但是如果嫁接在了不同的人身上,生發的心行就會有所不同,最后我們所見也就不同了。
自然,我想我們還要小心區分一下,‘患不均’背后,是對于公平正義的追求,還是‘見不得人比自己好’的惡性心理在起作用呢?動機不同,產生的影響也就不同哦。
最后還想說一個點,‘一人之心,亦千萬人之心也’,每個人都會有‘比較心’,可是比較心升起的原因不同,作比較的對象不同,最后產生的行為也會不同,而又有一句話叫做‘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如果這個時候出現了特定的‘意見領袖’,那可能麻煩事就來了。
借用‘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談‘比較心’,更多的是想說明這樣一個點——如果比較心無法避免,那就盡可能讓不同的生發原因最后都被自己導引為正向心行,否則,于人于己,可能都是件不大好的事情。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百日筑基第五十七天,諸位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