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是大型海上戰機起降平臺,因其在二戰中的巨大作用而聲名鵲起。而控制海洋也因馬漢的《海權論》而被世界大國追逐。近代以來,中國所受欺凌大多來自海上。因此,安得航母以護國成為了近代以來幾代人的夢想。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歷盡千辛萬苦從烏克蘭購得瓦良格號航母空殼,從此開始了首艘航母的改建工程。2012年9月,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中國人民海軍,主要用于科研、實驗及訓練。遼寧號屬中型航母,滿載排水量6萬噸,常規動力,滑躍起飛,主力艦載機為殲15。2016年12月首次編隊進入國際海域。
雖然遼寧艦部分圓了國人的航母夢,但一艘航母對中國這個海洋大國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離多數中國人的期盼較遠,僅一艘,非完全國產,排水量,動力,飛機起方式都比較落后。因此,國產航母的建造也迅速啟動,如軍方所言,這艘航母完全由中國設計,正在大連進行建造,基本數據與遼寧艦差別不大,但在細節上有新的改進與提高。第一艘國產航母的下水指日可待。
中國到底需要多少艘航母才能有效保護自己的海上利益呢?難道我們也要效仿美母,造上10幾艘排水量10噸級以上的航母嗎?一般認為,一個國家至少要擁有三個航母偏隊才能保證任務的執行。其實中國沒有必要學習美國,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中國不追求進攻性海防,我們不會把航母驅往遠離中國的地方去攻城掠地;第二,我們不追求同美國軍備競賽,因為前有蘇聯解體的前車之鑒。一艘航母造價動輒上百億美元,加上編隊中的驅逐,護衛,補給,反潛等各種艦艇,戰斗,反潛,預警等各種飛機,造價高昂;第三,隨著技術的發展,航母的作用呈遞減之勢,各種現代武器已可能對航母造成重大威脅,其性價比在下降。因此,航母數量并非多多益善。
但草根哥認為,中國還應在提升航母質量上下功夫,我們無論如何也應擁有排水量超10萬噸,電子彈射起飛飛機,核動力航母,這一方面可令國人揚眉吐氣,提振國民士氣,另一方面也是中國科技能力的綜合體現,同時也是國人航母夢成真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