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到一段這樣的視頻:錢文忠先生在大道易行節目里,講述某一流大學的女大學生們,討論名著《白毛女》的時候認為,“白毛女應該嫁給黃世仁”, 有一名90后女生直接發問:“如果黃世仁生活在現代,家庭環境優越,可能是個外表瀟灑、很風雅的人。加上有錢,為什么不能嫁給他呢?即便是年紀大一點也不要緊。”
?錢文忠先生憂心忡忡地吶喊:“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在崩塌啊!基本道德倫理在崩塌啊!”
講到某婚戀節目里出現的,也是現在許多年輕人找對象時嘴邊常說的那句:“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車后面笑”時,對這種赤裸裸的、把金錢當著擇偶唯一標準的婚戀觀,錢文忠先生竟憤怒地罵道:“中華民族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么不要臉的話!”
我百度上搜了一下,這個論題早在2009年就已經成了熱門話題,看了幾篇諸如《白毛女該不該嫁給黃世仁》,《如果我是白毛女,我就嫁給黃世仁》這樣的文章,感觸頗深。
當然,這里所說的“黃世仁”,肯定不是電影里那個十惡不赦的黃世仁,而是單純的指年紀大的、有錢人。而這里說的“白毛女”,當然也不是電影里那個受盡苦難而又無能為力的白毛女,充其量是指那些無權、無勢、又無門路的年輕女孩。
不可否認,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物欲橫流,虛榮心膨脹,許多人的價值觀已經被扭曲,認為“白毛女應該嫁給黃世仁”的,豈止是90后。
曾經一起工作過的一位大姐,來自趙本山的故鄉東北鐵嶺,那位大姐曾經用純正的東北鄉音,惋惜地向我講述過她給女兒介紹男朋友的事。
那位大姐年輕時因為家境貧窮,嫁給了一位不爭氣的工人為妻,男人整天抽煙喝酒,喝醉還家暴,大姐受夠了貧窮與沒有感情的婚姻的折磨,在女兒上初中能自己照顧自己的時候離了婚,女兒留在父親身邊,她便獨自來到了上海,吃過許多苦,后來和一個同樣也離了婚的上海男人同居了,當然,這個男人肯定也不是一個有錢人。
他們租住在平民區的一個15平米的小房子里,自己依然過著朝不保夕的打工生活,他的上海老公有一位朋友,認識一個來自新加坡的華僑,這位華僑在浙江有個工廠,在陸家嘴有一套200平米的房子,朋友告訴他們,這位華僑現在是單身,想在內地找一個年輕姑娘結婚,給他生一個孩子,就請大姐幫忙物色一個。
那位大姐就想起了自己剛剛高中畢業的女兒,并打電話讓女兒來到了上海,
那位新加坡華僑得知這個消息,很爽氣地做東請客,請他們共同的朋友領著大姐一家,一起去吃飯,那位華僑一眼就看中了她家這位剛出校門、清純得像蓮花一樣的漂亮姑娘。
“我閨女可好看了,身高一米六九,體重才一百一,大眼睛白皮膚……”,不用描述,我就知道她閨女一定好看,因為大姐除了身材不好,本人就是一個大美女。
“我閨女還穿著學生運動裝,那位華僑吃過飯就領我們去了南京路,要給我閨女買衣服。我那傻閨女,什么都不要。”
她的上海老公安慰著那位華僑大哥,就回家和東北大姐一起勸她閨女。
“傻姑娘,你看人家是多有錢的一個人啊,相中你是你的福氣!你不是想學鋼琴嗎?不是想學開車嗎?答應嫁給他不就什么都有了嗎?他在上海待的時間又不多,陸家嘴那套房子不就是我們住的了嗎?”
她還說,當時她閨女一直跺著腳著急地喊“媽!我是不是你親生的呀!”
大姐還對女兒說:“愛情算什么東西,多少婚姻是因為愛情結婚的?沒有錢,什么都會變的,你嫌棄他年紀大沒有關系,過幾年,給他生一個孩子,離婚呀,你什么都有了,還愁找不到你想要的?”
我就問:“這華僑多大歲數?”大姐說“估計有六十了”。
我當時就愕然地看著大姐,“這閨女是你親生的嗎?你自己嫁給他還差不多!天啦,怎么會有你這樣的媽!”
大姐反到奇怪地問我:“你們怎么都說一樣的話呢,怎么都覺得不合適?”
“我閨女打電話告訴她小姨了,我妹妹接著就打電話過來罵我,也問我閨女是不是親生的,閨女不是親生的我會這樣為她著想嗎?”
那位東北大姐。那位沒有享受過愛情的媽媽,就是這樣為女兒著想的!她打心眼里就認為“白毛女應該嫁給黃世仁”,那樣才能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
“自此長裙當壚笑,為君洗手作羹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多么美好,千古流傳,“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情,在年輕純潔的心靈里,應該是一塊神圣的凈土,是一個甜蜜的、美好的夢啊!
不是所有的“白毛女”都愿意嫁給“黃世仁”的,那位大姐的閨女原本還想在上海找一份工作,和媽媽多待一些時日的,被媽媽一再催逼,幾天以后就回了東北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