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3 李姍
? ? ? 再過不久就是清明節了,“清明”是夏歷二十四節氣之一,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有在清明當天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后來,清明就演變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當我們談論這個節日的時候,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死亡。
? ? ? 大人總是忌諱給孩子說到“死”,仿佛對一個剛來到人間的寶貝,說“死”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其實“死”并不是什么可怕的東西,就像走向一條長長的隧道,或者僅僅是自己離開了自己的身體。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獾,就這樣走近了我們的視線……
獾是一個讓人信賴的朋友,他總是樂于助人。他已經很老了,老到無所不知,老到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這天晚上,他對月亮說了聲晚安,拉上窗簾。他慢慢地走進地下的洞穴,那里有爐火。吃完晚飯,他寫了一封信,然后就坐在搖椅上睡著了。
他夢見自己在跑,前面是一條長長的隧道。他愈跑愈快,最后覺得自己的腳離開了地面,覺得自由了,不再需要身體了。
第二天,狐貍給大家念了獾留下來的信:我到長長的隧道的另一頭去了,再見!
下雪了,雪蓋住了大地,但蓋不住大家的悲傷。
春天漸漸臨近,動物們開始串門,大家又聊起了獾還活著的日子。鼴鼠告訴大家獾是怎樣教他剪紙的,青蛙告訴大家他是怎樣跟獾學溜冰的,狐貍想起了獾教他系領帶……這些技藝,都是獾留給他們的禮物,這些禮物讓他們互相幫助。 最后的雪融化了,融化了他們的悲傷。在一個溫暖的春日,鼴鼠爬上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他要謝謝獾給他們的禮物。他輕輕地說:“獾,謝謝你。”
這個一個悲而不傷的故事,給我們一個對“死”平和坦然的態度,這種態度有那么一種超然的意味,又不乏情緒的自然流露。其實,生老病死就是人生一種自然的過程,如果我們象獾那樣坦然,還給朋友留下那么多看似一般卻非常珍貴的禮物,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這讓我不禁想起那句:
? ? ? ? ?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 ? ? ? ? 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
? ? ? ? ? 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
? ? ? ? ? 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
? ? ? ? ? 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 ? ? ? ? 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 ? ? ? ? 在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
? ? ? ? ? 能夠坦然的說:
? ? ? ? “我已將所有的美好都留給
? ? ? ? 了這個世界,我今生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