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作家》是美國作家多蘿西婭·布蘭德女士所著,是一本關于創意寫作的書。這本書出版于1934年,風行美國80年,是長盛不衰的經典之作。書雖然只有薄薄的100多頁,卻用詼諧的語句向無數心懷夢想的人揭秘了:作家的“黑匣子”里到底隱藏了什么樣的秘密。
序.灰飛煙滅的夢想
一直以來,你總感覺內心有很多東西想要表達和宣泄,卻從沒想過能成為一名作家。老天,只要“我想成為一個作家”這個念頭一冒出來,自己都會對自己搖頭。
這怎么可能會實現呢?
有一天,你終于鼓起勇氣寫了一兩篇,滿心歡喜的給朋友和親人們看,怕多半會得到的反應是:一個充滿擔憂的眼神,再加上一句欲言又止頗有深意的話“還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腳踏實地才好啊?”
多少夢想就這樣在現實的打擊下,灰飛,煙滅。那點星星之火最終沒有能夠燎原。
你自己對自己說:“嗨!傻孩子,別再做白日夢啦!你知道,你不是那塊料。”
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這本書。它告訴你:作家確實存在一種魔力,而且這種魔力是可以傳授的。但,你必須克服種種困難,通過堅持不懈的訓練,才可能得到它,并最終成為你腦海中的不可能。
一.寫作本身的困難
我曾聽過很多朋友說:“我真的很想寫啊,可是又不好意思。寫不好怎么辦?別人會不會笑話?唉?所以,一直沒有提筆……”
寫作本身的困難之一就是:要不要開始寫作。寫作并不是必須內心豐富,文思泉涌,你也必須克服內心的羞澀和自卑,不要因為顧慮太多,或者等待所謂的靈感之光閃過才可以寫作。
二.“一本書作者”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最初想寫作,都源自于對自身生活的一些感悟,總覺得有很多想寫,能寫。可一旦將這些心情和故事分享出來后,又會陷入另一個困難:突然之間,再也寫不出任何東西。
這種作者通過寫作完成了自傳的一個片斷,釋放了內心的精神壓力,他在釋放后得到解脫,從此便再也難以重復。這有可能會演變為喪失信心,任由其發展,便可能成為真正的絕望,其結果就是:一位優秀的作家就這樣消失了。
三.間歇性作家
就像電影《永無止境》中的男主角,服用藥物后神采奕奕腦子異常靈活,簡直賽過電腦!可一旦藥效過去,馬上打回原形,腦子就像生了銹的發條,一點也轉不動。
在寫作中,有一種情況最讓人苦惱,你可以一段時間文思泉涌下筆有神,感覺萬事無不可寫,可下一個時段就變得腦袋空空。
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是:對靈感火花的依賴心理,如果你由于所謂的虛榮心作祟,等待一次靈感的來臨,以追求完美,那么你必須熬過這些漫長的等待時期。如果你不想,那么,你知道你必須要進行堅持不懈的寫作訓練。
四.不均衡的作家
有一些寫作者會感覺寫起來文來剎不住,說話滔滔不絕,什么都想說,什么都要交待,整篇文章像在記流水賬,故事情節干澀單薄,枯燥乏味。這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和經驗,必須要進行學習,多練習,在敘述中適當放松,直到運用自如。
就像書中所說:真正熱愛寫作的人多的令人吃驚,很多人甚至不能完成課堂上布置的寫作訓練習,可他們依然心懷夢想,年復一年的參加寫作訓練班,以期有一天能夠躋身閃亮的作家之列。
夢想的實現沒有捷徑,寫作也并非一條坦途,要進行大量的閱讀輸入和長期的堅持不懈的練習。
你要相信:夢想終能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