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接納是心理學教會我的第一個概念,也是從課堂到現實的第一個實踐。這個過程花了我差不多一年時間,它就是這么意想不到地難,然后又在某個時刻猝不及防地讓我意識到它的真實存在。
需要接納的對象太多太多,但歸根結底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自己。一切的不接納都源自我們對自己的不接納。一個上午的時間,我們領悟到的就是這句話。接納了自己,你就會接納孩子、接納原生家庭、接納朋友。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在我們心中,世界的不如意皆是我們自己的不如意啊。
交流中,我們發現每個人都走在修行的路上,有的已經完成放下,有的還在糾結中。有了第一次的鋪墊,第二次大家更放開了。聊到子女教育、原生家庭,大家頗有一些共同點。相識于心理學課堂的我們似乎更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訴說者的問題,這顛覆了我以往與朋友分享的體驗。很喜歡這種感覺。
更想不到的是,回去的路上素芳姐給了我一個意外收獲。她把我和爸爸的不和解讀成對手關系,一場強者的競賽。然后我忽然就釋然了,因為我終究是這場比賽的勝者,沒必要再和注定的失敗者較勁了吧。想通了這一點,我便毫不猶豫地打了電話給久違的爸爸,他居然欣然接受我的問候,一點不矯情,感覺居然不錯。由此可見,我們其實都在等對方開口吧。糾結了那么久,一個電話尷尬盡消。什么也沒變,只是換了個角度來看而已,真的很有愛啊。
由今天討論的話題衍生出了下一個主題——依戀關系,期待下次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