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姆在TED做了一篇有關拖延癥的演講,他通過一些例子來舉出了拖延癥的危害,后來又分析了拖延癥人群的大腦,所有人的大腦都有理性決策者,通常意義講理性決策者控制著我們的大腦,但是很不幸的是,還有一只即時滿足的猴子大部分時間在過著它那簡單又快樂的生活,讓我們的大腦失去了理性的控制,而采取了及時行樂的做法,如果你遇到的是有截止日期的任務,那么這個時候恐慌怪獸會出來趕跑那只貪玩的猴子,但是有時候我們的很多任務都是沒有截止日期,這樣恐慌怪獸就不會出現,而那只猴子就會大搖大擺的一直占據著我們的大腦里黑暗操場,讓我們漫無目的的生活忘記了我們的計劃我們的夢想我們的健康我們的家庭等等一切使生命有意義的事情。
我就常常被拖延癥所害,記得小時候放寒暑假,作業一個假期都寫不了多少,常常是上學前一天晚上熬夜完成的,每次放假前我都會告訴自己早早的要寫完作業再去玩兒,但是多少個寒暑假我都被那只即使行樂的猴子控制著不能自拔,到現在工作也是一樣,通常很早布置的工作不到最后一刻不會行動。
在單位遇到過兩位干工作一點兒都不拖延的前輩,他們只要接到工作任務就開始行動,不管手上有沒有其他事情,總是會統籌安排全部干完,他們的理念就是哪怕我干完以后踏踏實實的坐在那兒也是好的,我常常羨慕的不得了,也暗暗下定決心要向前輩學習,今日事今日畢,一定要提早完成工作,不要等到最后一刻,可是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學會這項技能,這只猴子一直在控制著我們的大腦。
從小我就很愛做計劃,爸爸跟我說過,常立志不如立長志,因為我通常的計劃只僅限于紙上表現,并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今天看到Susan的文章,她更贊成把每周每日計劃做好,而對于太長的計劃因為很多因素所影響會導致計劃的失敗,所以把今天的事情做好把這周的事情做好,長期的效果也就顯而易見,看完那個TED,再結合Susan的文章,我想,既然那只猴子也是及時行樂,那么我們也可以和它做個短暫的較量,讓它暫時的妥協,這樣打敗它似乎更容易些,別把目標或者計劃定的太大,給理性決策者的壓力太大,給它的包袱小些,它更加容易輕裝上陣跟那只猴子作戰進行較量。
拖延癥不會影響有截止日期的任務,最多是降低質量,而對于那些沒有截止日期的任務,比如我們的夢想、我們的健康等等的影響才是最大的,他會導致所有的這些永遠不會發生,所以,千萬不要小看他,打敗他,不要讓他毀了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