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孩子哪懂什么是愛 長大了才能成熟地處理感情 才能分得清好壞”我就是在我媽這樣的教誨里長大的。我從小到大都沒有早戀,沒有經過那些燦爛情節的洗禮,也沒有被甜美又鋒利的青春回憶劃傷。 高高瘦瘦的男生夕陽下挑眉壞笑的模樣好像從來沒有出現在我的十七八歲里。
我媽說,小孩子哪懂什么是愛 長大了才能成熟地處理感情 才能分得清好壞!直到大學畢業,我的感情世界還是一張白卷。但在我媽看中的學業上我還是交了一份讓她滿意的答卷。如今已經工作很多年了,買了輛二手車,卡里有存款,我從不用信用卡,我對那東西沒有安全感。我的衣櫥里除了牛仔服以外全是套裝。我不懂得流行是什么,雖然我也會在網上瀏覽那些潮牌新款,但始終沒有下過一次單。我覺得那不是屬于我這個年紀的人該穿的。小時候,我媽就說過,小孩子哪懂什么好不好看,小孩子就是任性的,喜歡那種沒頭沒腦的奇裝異服,現在都得聽我的,你長大了再自己決定穿什么,到時候我肯定不管。
2.
事到如今,在穿衣服的問題上我媽確實不管了,但我也確實不知道我該穿些什么了。
不過在戀愛這件事上,她仍舊繼續插手,不是不讓我戀愛,而是生怕我不戀愛。那年我28歲,我的感情世界仍舊是一張白卷。也不是沒人追過我,只是每一個經過我身邊停下來了男人都是過于成熟老練的,他們懂得拿捏禮貌與曖昧的分寸,在試探出深淺之前絕不輕易表達完整的態度。有句爛大街的話很適合這類成熟的男人“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任”
不主動,并不是不行動,而是張弛有度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恰如其分的試探。不拒絕,也不是什么都接受,他們只會暫時性接手,接手之后就是不負責任的脫手。這種男人有自己的一套生存之道,有自己堅不可摧的原則底線。一句話來說就是,玩就要結束的夠快,結婚就要趨利避害。任何人和事都不能阻礙他們一路前進,邁進人生巔峰的心。
我討厭這樣的男人,所以我成了一個快三十都還沒有男人的女人。
朋友都說我是偽女人。但在我媽的耳朵里,我是萎女人。快要枯萎的女人。
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遇到過鐘意的人,只不過他不是男人,他是一個大男生。當然這個故事我并沒有告訴過我媽。因為我知道,那并不是我媽能夠接受的女婿。
3.
在28歲來臨的前三年,我還是一個頂著二十來歲帽子的女青年。那也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年。一天下班后,我被同事一起拉去美甲店做指甲。美甲店開在幾個服飾店的中間,店面五十平米不到。令我驚訝的是給我美甲的居然是一個看起來應該才十八九歲的男生。他帶著口罩,劉海被發箍緊緊箍在頭頂上,手指細長,手法專業。
我問他,多大了。
他說,虛歲二十。
我問,不念書了嗎?
他說,不想念。
我問,男生怎么會喜歡做美甲呢。
他說,我不是Gay。
我們的對話一直在女同事們悉悉索索的猥瑣笑聲里小聲進行著。
臨走,他還給了我們每人一張20員代金券。
那晚我夢見他摘下口罩站在操場下的夕陽里挑眉壞笑的樣子。
4.
第二天下班,我有意經過美甲店周圍的服飾店,佯裝出隨性逛街的樣子。可還沒走幾步,他就主動對我招了招手,他蹲在美甲店的街對面抽煙。我腦子里立馬浮現出了志明與春嬌里的后巷。
他問,今天又要做指甲嗎?
我說,不,只是隨便逛逛。
他說,那我們一起逛逛吧。
我說,你不上班了嗎?
他說,恩。
他像個懷揣心事的逃家小孩一樣乖乖地跟著我。我不說話,他也不說話。不知不覺我們就走出了商業街。他突然說要去動物園玩。我鬼使神差地答應了。
他看著在籠子里睡覺的老虎說,為什么一定要心有猛虎呢。猛虎有什么好,一身的本領還不都是因為它們想吃掉別的動物嗎,活得那么累。我覺得兔子就挺好,隨便吃點菜葉子就活下來了。羊也挺好,簡簡單單,悠悠閑閑的。
那一瞬間我好像被什么打動了。那確實也是我曾經在腦海里閃過無數次的念頭。但這些念頭還沒有浮出水面就被我媽無情的眼神殺死了。他在回去的路上告訴我,他家人要送他出國念書,所以今天是他最后一天打工。他從口袋里掏出一千九百塊錢給了我。他說,你幫我存著。說不定哪天我在國外憋不住逃回來了,你要支援我。
我們互留了電話和微博賬號,說完再見就再見了。
那半年里我們基本沒有聯系過,只是偶爾在他的微博里點幾個贊,說一些客套話。
5.
半年時間里,我從文秘,變成了專職的會議速記員。沒多久,我又成了日文翻譯。是的,我跳槽了,我媽通過關系把我介紹進了另一家日企。工資翻了幾番。那段日子老媽常常很得意地說,看吧,大學讓你選修商務日語是多么明智的決定啊。別人養的女兒都像貓,全得靠人養著。我的女兒就要像老虎,一口一個,吃得實實在在。
可我心里總還是不停地閃過他的那句話,為什么一定要心有猛虎呢。
“我回來了,準備支援我吧。”
他在深夜發來這樣一條簡訊。
我反反復復看了很多遍,然后回復了一個問號。
他始終沒有回,我始終沒有睡。
直到凌晨七點,他說他下飛機了,一會兒見。
我火速向公司請假,火速接到他。
他剃了一個干干凈凈的圓寸,一身干干凈凈的白襯衣。沒有什么行李,只有一個雙肩包。他說,他把其他東西能賣的都賣了,不能賣的就都送給同學了。我把他帶回了我租的房子里,他一進門就翻冰箱,然后失望且鄙視地看著我。
“姐姐,你這冰箱是專門負責耗電的么?什么東西都沒有。”
“我一個人住,中午在公司吃,晚上偶爾回父母家,偶爾跟朋友吃,所以….”
“你給你等著!”
他跑出去買了很多雞腿和泰國大米,還有各種佐料。
不到一個小時,他就變出了 十幾根雞肉串和一鍋香氣撲鼻的米飯。
“肉串兒?”我故意假裝失望且鄙視地看著他。
“這是日式照燒——雞肉串!”他更鄙視地看著我。
“哦,還是雞肉串”我不以為然地說
“算了,跟你說你也不懂。嘗嘗這個!”他把一盤擺著雞塊的米飯推向我。
“雞米飯?”
“是海南雞飯!”
他說,他決定自己擺攤賣這些東西。他說,做飯的過程像是悟道。我聽不太懂他在說什么,但是真的很好吃。
他真的這么做了。他還慫恿我辭職跟他一塊干。
結果,我們就真的一塊兒干了。
他把價格定的很低,基本上賺得都是辛苦費。
電動小三輪停在學校門口,生意火爆。
不到半個月他就把電動小三輪的錢都賺了回來。他在我面前算著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小聲對我說,我猜,你喜歡我。我瞥了一眼說,我猜,你也是。
我猜,我戀愛了。
6.
可逃學回國的事情很快就被他的父母知道了,他無可奈何地回家。他說,他的媽媽哭著求他,求他聽話,求他好好念書,好好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我沒有挽留,我努力扮演一個大姐姐的角色囑咐他一切都要好好的,他像個孩子一樣祝福我,祝福我一切都要好好的。還很認真地對我說了很多對不起。他說,他不該讓我辭職陪他賣小吃的。我說了一句沒關系。
但其實,我并沒有辭職。我只是提前休了年假而已。當然這些我都沒有告訴他。我很清楚一個男孩需要什么,需要信任,需要陪伴,需要鼓勵,需要自己喜歡的人欣賞自己并為自己站隊。我也很清楚一個男孩討厭什么,討厭欺騙,討厭背叛,討厭心愛的人因為對自己的不信任而為自己留一條后路。但,后路總是要留的。我早就過了那個為了一時的自由而不顧一切的年紀了。
跟他告別后的一年里我又想起了老媽說的話“小孩子哪懂什么是愛 長大了才能成熟地處理感情 才能分得清好壞 ” 那一瞬間好像有什么在心里裂了開來,生出了一面鏡子,反射出有些扭曲的自己,我好像明白了,但愈發地失望,那晚我在微博里寫下了這么一段話,——大人常說 小孩子哪懂什么是愛 長大了才能成熟地處理感情 才能分得清好壞 后來我明白了 其實所謂成熟的愛 不過就是學會了趨利避害。
兩天后,他在那條微博下點了贊。
那幾年里,我繼續努力工作,扮演老媽心中的女猛虎。越沒有戀愛,越貪戀工作,越努力工作,得到的工作機會就越多,然后越來越忙,越來越沒有時間去戀愛。甚至連寂寞的念頭都被日復一日的庸碌擠壓變形了。
7.
在29歲生日前,老媽還是沒忍住相親網站的誘惑,開始幫我張羅,幫我介紹了許多猛虎。我見了,寒暄了,散了。這樣的步驟,反反復復,無休止。
相親無果,但我和公司里的一個同事好上了。我也按照步驟跟這男人,吃飯,牽手,逛街,順理成章地帶他回家跟父母吃飯。老媽對他不滿意,也不反對。
不滿意是因為他只是我的同事,并沒有比我更優秀。不反對,是因為看在我這把歲數的面子上。
一年后,我們訂婚了。
同年,那個逃學的大男生也回了國。
他在微博上給我私信說,那個一千九百塊你還沒還呢。
我們約在了我公司附近的咖啡店見面。
我當然知道我和他不會再有什么了。
因為當年他回來直接給我發的是手機簡訊,而這次是微博私信。
真實和虛擬,一下子就拉開了禮貌的距離。
一見面我就告訴他我快要結婚的消息,他露出松弛而包容的笑,那種笑容是成熟而老練的男人特有的表情。那一刻我知道他變成了一個男人。一個符合社會大眾標準的成熟男人。
他告訴我,他最近剛跟女友求婚,但求婚失敗,還是分手了。
8.
在求婚的現場,他的女友發難 “你發誓你要是變心了 你就不是人”
他擺出大人的樣子說“可人就是會變的啊 如果人不會改變的話 我們怎么可能會遇見呢 若真的不變 那你可能還是那個喜歡看動畫片勝過文藝片的小女孩 我可能還沒從上一個姐姐的疼愛里走出來 ”
女孩生氣了,帶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委屈提了分手。
9.
說完這故事的時候,他說出了他的困惑,以前喜歡的流行歌、偶像劇、破洞牛仔褲,有天突然不喜歡了,別人不會指責你有些人甚至會夸你成熟進步了。但為什么有天你突然不喜歡曾發誓要永遠喜歡的人了就會被人責怪呢?說成不專一甚至始亂終棄呢?
始的時候哪里就亂了,明明是很努力地愛著才繼續下去的啊,終的時候哪里就是拋棄了明明是不想欺騙對方才坦白內心的變化的。
后來他跟我說了這些年好多故事,雖然都是閑言碎語,但我感覺他身上還是有些孩子氣的成分。他似乎是在向我證明,向一個曾經強于他的姐姐證明他也做到了,他也長大了。
告別后,我們基本就沒有再聯絡了。
我結婚了,日子很小,小得很幸福。
我還是會偶然打開微博看看,雖然次數越來越少,隔得時間也來越長。
我看見他和一個女孩的照片,我不知道他是和那個女孩和好了,還是換了新的女孩。我在下方留了言,然后又刪除了。
“但愿曲終人不散,但愿人長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