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自我批評,針對北宸老師7號晚上的課程,我“成功”地錯過了,不是因為忘了,而是家里來了客人。所以,我也體驗了一把“走讀生”的趕腳!
針對7號晚上的作業,我很慶幸。因為平時我比較喜歡在微信內看文章,讀到比較好的,會順手收藏起來,沒想到此時有了“用武之地”。但我又很苦惱,因為我平時喜歡看走心或與作者有共鳴的文章,而我很少會去總結開頭、結尾的好與不好。不過北宸老師確實又讓我進步啦!此后我會用心留意并且進行總結與分析,學習這樣的一種技巧。
好開頭1:from《媽,你真好看! 》
“一轉眼,原來自己早已離開家鄉,回到工作的城市,重返那個熟悉又陌生的出租屋。這里沒有喜慶洋洋的揮春,也沒有盛著滿滿瓜子堅果的果盤,而最大的落差便是,沒有了家常便飯,“晚上吃什么?”再次成為每日難題。
即便在外的美味佳肴數不勝數,但家里的飯香,確實很是懷念。母親喜歡親力親為,因此過年的每一道菜,都是她精心烹飪。看見她忙碌的背影,我不禁心疼建議“不如咱們出去飯館吃吧,煮這么多菜,累啊。”
而母親笑著搖搖頭說,“你的錢不要亂花,省一點嘛,而且比外面健康多了,是不是你不喜歡媽煮的味道了?”
她一直都沒變,還是很節省。”
【分析】:有同感、有共鳴,一開始就把我帶入到這樣的場景,有同樣的畫面在里面。
好開頭2:from《市場部到底該做什么?》
“前段時間,李叫獸給幾家客戶公司市場部做了訪談,其中包括很多國內一線公司,問他們“咱們市場部到底是在做什么”,得到的答案卻令我吃驚。
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簡單地描述日程表:做活動,做海報,做微信公眾號文章,對接乙方,拍TVC,年底幫其他部門設計掛歷等。
每個人都能描述出自己做的工作,但幾乎沒有人能指出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些工作”,大部分人很清楚自己的日程表,但不清楚日程表背后的意義。”
【分析】:看到這篇文章的開頭,我感覺和作者說的一樣,我的工作就像日程表一樣,每天很忙碌,但是真的沒有思考過“為什么?”
好開頭3:from《4A公司眼中的好創意與壞創意! 》
“我們先看一下這幾組作品。紙雕做成的火把;斑馬條紋變成的羽毛;用小人拼出來的女孩;顏色疊加而成的鳥。這幾個例子屬于圖形創意,但跟廣告中所說的創意卻不是一回事,客戶也不會為形狀上的改變而買單。
那么問題來了,究竟什么才是廣告創意?”
【分析】:用疑問的方式指出文章的核心,簡單明了,直接引導我繼續往下讀。
好結尾1:from《你的文案給用戶打麻醉劑了嗎?》
“文案的五感,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其實是互通的。當你的文案視覺畫面場景表現強的時候,同時也會觸發你的味覺觸覺等其他感官。因為人接收到的信息,是通過五感同時感受的。
你的文案感受力越強,讀者越容易接收到你傳遞的內容和信息。
那么,你的文案被用戶感受到了嗎?”
【分析】:在文章結束之后,加了一句話,引導我思考以及想在下方評論的意向。
好結尾2:from《我愛錢,但我不怕窮!》
“所以我現在雖然窮著卻甘之如飴,因為等到以后出了名,我也能像梁龍一樣說一句“不要臉”的話:‘那些貧窮時體會到的道理,是我一生最可貴的東西。’當然,撇開以上這幾點,我還是想做個有錢人的。”
【分析】:讀完整篇文章,不知為什么,我有種輕松的感覺,喜歡這樣的調侃。
好結尾3:《下一個好天氣,希望我們依然在一起!》
“開頭:只要活著,總會有屬于自己的好天氣。
結尾:此刻的他們,牽著手,走在回去的路上,彼此的腦海里,都只想著一件事。
下一個好天氣,希望我們依然在一起。希望我們的自殺拖延癥,可以久一點。
再久一點。
只要活著,總會有屬于自己的好天氣。”
【分析】:文章的一開始就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結尾又重新說了一遍,收尾呼應,讀完后有滿足感。
以上內容為好開頭與好結尾各3條。至于不好的開頭與結尾,原諒我,實在找不到!
又到了充電學習的時刻,很期待北宸老師今晚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