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喜歡韓劇,看過幾次都沒有堅持看完過幾集。當(dāng)然這并不妨礙“韓流”的勢不可擋,很多韓國明星通過電視劇大火,超高的顏值,孽心的劇情,處處精準(zhǔn)的切入人們夢想的缺失,迷戀的人找到了理想國,貪婪的吸入所有的影音內(nèi)容,達(dá)到自我目標(biāo)精神高潮,澎湃著無數(shù)人的心,迷戀得難以自持。
我對于崇拜情結(jié)只有小打小鬧的心思沒有那樣寬泛的維度,根本不會感冒誰,即使強(qiáng)迫自己去吃也會吐出來,所以后來干脆不看了。
有段時間很喜歡在網(wǎng)上看電影,總是找一些制作和表演比較用心的看。首選就是好萊塢的電影,很多個系列都翻出來全部看完了,好的電影真的對人的影響會很大,從思想到行為,好萊塢拍出了許多許多部稱得上偉大的電影,熟悉好萊塢、美國文化的人對這個應(yīng)該是沒有什么爭議吧。
之后還看過許多部寶萊塢的電影,印度的電影最大的特色是穿插進(jìn)去的歌舞,真的是美極了。我只是憑借自己的印象談感受,個人覺得,印度人本來就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但是寶萊塢電影里的歌舞,是印度傳統(tǒng)舞蹈的提煉、深化、升華。電影里的舞蹈可以看出很多現(xiàn)代其它舞種的影子,但還是保留了一眼就能分辨出這是印度舞的特色。還有就是寶萊塢有些電影的水準(zhǔn)不次于好萊塢,這是在看了多部印度電影得出的感受。電影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名片,從這點(diǎn)上來說,我們沒有印度人做的好。
有一天在網(wǎng)上找片子,實在找不到什么想看的了,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看了一部韓國電影《卑劣的街頭》,觀感大大超出我的意料之外。感覺很過癮,于是一口氣又看了幾部口碑不錯的片子,完全顛覆了韓劇帶給我的印象。個人覺得韓國電影和電視劇完全是兩種東西,有些電影從內(nèi)容,到情節(jié),到導(dǎo)演、編劇、演員,水平都是我們國家比不上的。我們可以拍出宏大的特色電影,但是從韓國電影里看出來的自信、希望和人性,整體展現(xiàn)出開的精神氣質(zhì)非常好,這是我們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里永遠(yuǎn)拍不出來的東西。
說白了,這是因為韓國電影沒有什么禁區(qū),沒有什么政治正確,不用討好誰,唯一的趨向就是大眾的普世價值觀。這樣制作出來的電影里面處處閃現(xiàn)著以人性為主的光輝,對現(xiàn)實的批判,引人注目的反思,這樣的電影是可以流傳下去的,即使很多年后看,也不會過時。這里我不想舉什么例子了,想看的人只要懂得上網(wǎng)就可以看到。
寫到這里我是想談具體一部電影對我的感覺,而想說這個主要是因為小哥說的他奶奶的故事對我的觸動,在他說的時候在這部電影里的情節(jié)突然跳動出來了,甚至可以這么說種共鳴讓我忽然對電影里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認(rèn)識。
《隱秘而偉大》我不知道多少人看過,評價怎么樣。但是我看的時候,尤其是到了最后真心被感動。扮成傻子的朝鮮特工被開雜貨店的好心阿姨收養(yǎng),其實心里一直沒有歧視他,把給他的工資都存起來。直到最后決戰(zhàn)的時候,這個特工才發(fā)現(xiàn),好心阿姨存折上寫的是“給兒子娶媳婦的錢,給兒子……的錢”,人心最柔軟的地方在那一刻瞬間被擊中,看著屏幕眼淚不知不覺得流下來了??催@部電影,人的心情都是被完全拉進(jìn)去了,被帶入了,這就是電影的魅力。真的,愛原來就是最大的武器,有超越生死的力量,是無敵的。如果有一個人那樣的愛你,這種愛可以解釋一切,賦予生你終極的意義,其它的還有什么苦難和困難不能過的去呢?
電影終究是編出來的,不管它被拍的多么的美,華麗和絢爛,情節(jié)多么感人,它總是人們想象力的設(shè)計。但是小哥奶奶的故事絕對是真實的,有著這樣人生的很多人都是那樣過,談不上偉大,借用鳳姐的一句話,一直活在卑微的塵土里。但是其中的愛,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假和低廉,甚至比電影里的還要偉大許多。
小哥是我的高中同學(xué),我們兩個同歲,但是他比我大幾個月,所以我叫他小哥。東北人很多祖上都是山東人過去的,我和小哥的父輩都是闖關(guān)東到的東北。我的祖籍是山東聊城,他的祖籍是山東德州。我們上學(xué)的時候關(guān)系就比較好,他性格外向,喜歡社交,口才很好,超級自戀,以前長的濃眉大眼,甚得女生的喜歡。我們少年相識,現(xiàn)在算下來我們已經(jīng)認(rèn)識超過二十年了。
今年年前的時候小哥要回南岔(我們老家),他在微信上問我?guī)滋柣厝ケ緛硐爰s好了一起到哈爾濱,但是我工作沒有忙完,他就先回去了。大年初一中午吃完飯沒有什么事情,我在街上遇到了兩個同學(xué)閑聊了一會兒。一看正好離他家近,聯(lián)系了他正好在家,于是就決定到他家小聚一會兒。
寒暄過后開始閑聊,說著說著小哥就說到了他奶奶的故事,聽了我覺得感觸好多,或許這樣老人一生都沒有做過什么值得記述的事情,在人們的記憶中也可有可無的存在,倒是我聽到了最珍貴的東西,于是我決定寫下紀(jì)念她一下。
小哥的奶奶一生有六個兒子兩個女兒,有兩個兒子生活在東北,其余的子女都在生活在老家——山東德州夏津縣再下面的一個農(nóng)村。東北的兩個兒子一個是老大,一個是老五。其中老大就是小哥的爸爸,我上學(xué)的時放暑假去小哥家里玩,那是第一次見到他爸爸,是典型的山東人性格,一口很濃的山東口音,聲音洪亮,性格開朗。記的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我喝酒,而且還是白酒,我怎么都推不掉,所以對他爸爸印象深刻極了。
前面說過,山東人跑到北方來就是因為那個年代關(guān)里太窮了,飯都吃不上。我的爸爸就是因為自己的父母都餓死了,他給全村里的人放牛,吃百家飯長大的,后來跑到東北生活。他爸爸也是這樣,從小哥模糊的記憶里也是爸爸住的那個時候村子的人一家家的餓死,生存不下去了,六幾年開始往東北走逃荒,給自己找條活路。記的最深的是,小哥的爸爸出來時身上什么都沒有帶,爺爺怕他餓死,騎車走了六十里的路追上他爸爸就為了送過來兩塊玉米餅子。
在小哥的印象里他和老家的聯(lián)系不是很多,畢竟他是在東北出生長大的。由于爺爺在五十幾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幾乎沒有什么印象。對于奶奶的記憶,大概有三次的交集,是不同角度的看到的奶奶。
八十年代在他小時候奶奶來過一次,在這之前她從來沒有出過遠(yuǎn)門,坐過火車,在她的理解方式里,火車是要靠人推的。來到東北后,這里人生活的富足讓她感覺誠惶誠恐。那個時候他爸爸媽媽都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生活條件已經(jīng)不錯了,奶奶看到家里每頓都能吃上肉連連感嘆“這天天都是過年?。 庇幸惶旒依锍燥埖臅r候,有一碗粥酸了,小哥的媽媽就要倒了,奶奶說啥都沒讓倒,一直在說“可惜了,可惜了”最后她到底把那碗粥喝了。
再次見到奶奶的時候,已經(jīng)是2010年了。這期間小哥的父親已經(jīng)在2003年的時候去世了,小哥回老家去看看,也算是帶著父親遺愿回鄉(xiāng)省親,看一看家鄉(xiāng)的親人。
這時候的奶奶自己房子已經(jīng)不能住人了,再加上年歲已大,腿部有些問題需要依靠一個凳子的支撐才能挪動身體,她就被四個叔叔分別贍養(yǎng)著。之所以說“分別贍養(yǎng)”是因為奶奶在這四個兒子家輪流住,每家十天,分別在每個月的8號、18號、28號交接。
小哥到的時候,奶奶正好在三叔家住。于是小哥買了一百多塊錢的水果零食去三叔家看她,老人家雖然九十多歲了,但是說話思路清楚,胃口也不錯,除了腿腳有些不利索,看著一切都好。小哥歇息的時候就和奶奶住在一起,他問奶奶“奶奶,我要是給你點(diǎn)錢,你還會花啊?”老太太開心的說“會啊,我會讓人幫我買些水果啊零食啊什么的吃?!毙「缏犃司托睦镉袛?shù)了。
于是在第二天的時候,小哥出錢,做了一頓豐盛的家宴,在給各位叔叔嬸嬸敬完酒之后,當(dāng)著他們的面,小哥拿出了500元錢交到了奶奶手里說“這是我爸爸讓我給你的,他在家里忙,也來不了看你老人家!”(小哥始終瞞著奶奶,沒有告訴她父親去世的消息)奶奶很開心,問了很多他爸爸的事情,并囑咐他轉(zhuǎn)告爸爸,一定要回去看看。那五百塊錢,奶奶把它疊了四折,小心翼翼的放進(jìn)了掛在胸前的小布袋里。
晚上回到房間的時候,奶奶對小哥說“小東啊,這個錢就是意思意思吧,我在給你拿回去三百吧!”小哥笑著說“不用了奶奶,這就是給你的。”
在這次探望期間,小哥有個姑父家有人去世了。作為親人理應(yīng)去看一下,于是他問了問別人,這樣的情況是應(yīng)該怎么辦的。得到的回答是,小輩不用拿錢,只要買兩塊錢的燒紙就行,即使拿錢也就出個一塊兩塊就行。那已經(jīng)是2010的了,在東北但凡紅白喜事人情禮份的都不會低于一兩百元,從這點(diǎn)來看,那個地方的生活水平還是不高的。
第三次去看奶奶是在兩年后,老人家病重,三叔打電話給小哥告訴了情況。小哥趕緊連夜坐了二十幾個小時的火車趕了過去,那時候奶奶已經(jīng)不能清楚的說話了,不能吃飯了,靠輸營養(yǎng)液維持著。老人家時而清醒一會兒,但是大部分時間都說著無意識喃喃自語沒有幾個人能聽得懂的胡話。
看著奶奶越來越嚴(yán)重,小哥的幾個叔叔商量了一下,決定要把大哥(小哥的爸爸)去世消息告訴奶奶,這樣才能解釋老人家心里一直牽掛的兒子沒有來看她。這個消息只有小哥說最合適,于是當(dāng)晚九點(diǎn)多小哥趴在奶奶的耳邊,把爸爸十年前就去世的消息告訴了奶奶,半昏迷中的奶奶聽了這個消息,平靜了一會兒,閉著的眼角流出了淚水……
奶奶一輩子為幾個在家的兒子都置備了房產(chǎn),她自己的住房已經(jīng)年久失修,但基地還在。她曾經(jīng)為在外地的兩個兒子計劃過,如果都再回到老家,她住的房子就給老大(小哥的爸爸),另外哥幾個再一起出錢給老五買一處房產(chǎn)。兒子有家了,當(dāng)媽的才算完成了最大的一個任務(wù),放下了最大的一份牽掛。
在聽完大兒子已經(jīng)去世的消息兩個小時后,奶奶忽然清醒了。她把二兒子叫到了床前,用手打開了一直掛在胸前的布口袋,拿出了那疊成四折的五百元錢交給了二兒子說:“這個錢,拿給小東(小哥的小名)蓋房子用!”身后的小哥看得出來,這五百元錢,就是上次看奶奶的時候給她的,老人家一分都沒有花,就是為了……
看到這里,小哥在也忍不住了,淚如雨下……
我聽了小哥講述奶奶的故事,也一直心緒難平。我這些小鎮(zhèn)上成長起來的孩子每個人家里都有這樣類似的老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媽媽爸爸,他們一輩子省吃儉用,對自己幾乎苛刻摳門的難以想象,默默無聞的為兒孫付出了一切,再默默無聞的死去,最后沒有幾乎沒有什么痕跡。而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愛里面滋養(yǎng)長大,如果自問我真的不敢說我能不能做出這樣付出。
世界上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愛同樣在進(jìn)化,在過去困苦的年代里,那個模樣的親情所展現(xiàn)出的無私、奉獻(xiàn)、唯一與獨(dú)特會永遠(yuǎn)照亮我們的生命。
奶奶在當(dāng)夜十點(diǎn)多的時候去世,享年八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