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李子柒因被央視夸贊而上了熱搜!
李子柒是誰?
就是那位靠著一雙巧手與清流感的古風美食視頻走紅;海外粉絲擁有幾百多萬,微博粉絲達到兩千多萬的人們口中的“網紅”李子柒。
當我第一眼看見李子柒這個名字時,我以為又是什么惡俗的“網文化”產生的人物。
所以我帶著好奇心去走近了李子柒的世界并且關注了她的微博。
但是明月立馬被啪啪打臉,我被她的故事經歷與強大的內心給征服了。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自媒體短視頻平臺涌現出的大量所謂的網紅已經難以數清,在網絡發達的時代,出現很多我都不認識的粉絲高達幾百萬的“網流量”。
比如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阿沁劉陽分手事件”,當我看見熱搜時我一臉懵逼,我壓根不知道阿沁劉陽是哪一位人氣網紅。
有的人很會制造機會把握機會,勇敢的抓住了自媒體紅利期,提高了自己的收入與人氣。
我們不得不承認,只要跟“網紅”牽涉上的人事物,我們第一時間顯露出來的表情便是鄙夷。
而李子柒也是不出意外的走紅后被很多人質疑與不爽。
有人說李子柒背后有團隊在包裝吧?
還有人說李子柒不要臉;
更有人懷疑李子柒的手工視頻皆是擺拍......
因為這些輿論的陰暗影響,李子柒逼不得已拿出證據來證明自己,她有今天的成就,是靠著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如今她走紅,或許已經不用那么辛苦任何東西都得靠自己的力量,但是她成名前的淬煉,我們有理由相信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看見的圖片中的李子柒,穿著好看的衣服干著農活,我們會不自覺的被吸引,無論是她站在開滿鮮花的樹下,還是采摘蔬菜的模樣等等,我們都覺得是一種美的欣賞。
不能否認的是這也是一種個人的“包裝輸出”,畢竟收拾得更加好看來干農活與拍攝短視頻是一種更好的視覺享受,又或者說是她的喜歡與尊重。
說到底,還是沒有那么多的一蹴而就,有的只是背后付出的辛酸的血汗罷了。
李子柒的走紅或許是機遇與把握掛鉤,但是更多的還在于個人的堅持與付出。
2
李子柒本名李佳佳,生于1990年,這個年紀的她前段人生坎坷且命運多舛。
親生父母在很早的時候就離開了她,她一直跟著養母長大。
失去父母的李子柒并沒有得到養母的善待。
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因為心疼李子柒,只能將她接到家里一起生活。
14歲時因為迫于生計,李子柒早早輟學踏上了懵懂艱苦的打工路,她做過酒吧dj,曾在飯店端盤子,之后因為奶奶生了一場大病,她毅然告別城市回到鄉下照顧奶奶。
為了收入與生活,李子柒開了一個網店,奈何收入并不理想,她開始嘗試拍攝制作美食的短視頻,沒想到,這一步,就決定了她之后到現在的成績與展望。
李子柒沒有文化沒有文憑,出身貧寒,對于剪輯視頻等一切高科技的技術與知識她并不懂得,反而吃了很多虧。
翻回李子柒的初期視頻制作去觀看,你會發現畫風皆“感人”得不得了。
既然不會,那就學,既然不夠好,那就學,在李子柒眼里,只有一個字,那就是做!
我們看到的李子柒,她會拉面,會繡花織布,會做臘腸,會釀酒,會砍柴,會種田會做辣醬,甚至筆墨紙硯染衣服等等,她似乎都信手拈來。
仿佛“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沒有什么她不會的!
我們看見她的日子過成我們所謂的那個期盼的遠方,田園、鄉村、中國風,我們羨慕這樣的如詩歌一般的生活。
我們恨不得立馬辭職離開燈紅酒綠的忙碌的都市生活,我們恨透了快節奏擠地鐵擠公交車的日子,我們也想痛快的活一次;
至少能為了自己的心去活一次,但是我們卻忘記了,任何光鮮亮麗的背后都是彩虹前的肆虐的暴風雨。
一年四季,一堆堆農活等著李子柒,她的體重可以從94斤瞬間降到82斤,再到瘦得如同她所說的只剩下一把骨頭。
高溫暴曬時,她得趕著時間把秧苗插好,太陽曬到睜不開眼睛,汗水流到眼里都是刺痛的,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她的常態。
她的雙手因為砍柴切東西被劃傷留下了許多傷疤與傷痕。
與泥土打交道,皮膚黝黑,一年四季很難休息。
為了剪輯好一個視頻,毫不夸張的說她得來來回回反復檢驗上百次甚至上千次,因為她沒有接觸過,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學習與努力。
為了把傳統工藝與中國味道做得更好,她自己花金錢花時間花精力去拜師求藝,只為了講好“中國文化”,對得起喜歡她的粉絲與觀眾。
最重要的也是對得起自己的初心。
這些只是她成名前的苦難里一個小邊角。
《瓦爾登湖》里的梭羅返璞歸真,與自然樹林為伴,做了一間小木屋開始自己的兩三年的獨居歸隱生活。
他說他比大家想象中孤獨。在那里,鮮少人煙,只有動物與植物陪伴,還有一個湖泊。
能對話的經常是自己跟自己。
山林田園生活并非想象中那么仙氣與曼妙,它需要經歷常人忍受不了的害怕與不安。
相當于你需要拋棄一切你所得到的名利,躲進“世外桃源”,開始你的孤單征途。
李子柒不喜歡別人稱呼她為不食人間煙火的煙火仙女,她說過,她的家不是什么仙境,就是山與田地,樹多點,人少點,她要掏茅坑要干粗活,夏天蚊子多到不敢想象。
除此之外,鏡頭外的李子柒沒有我們看上去的風光與靚麗。
褪去一身美麗的古風衣裙,她依舊在用雙手創造出更多的驚喜。
很多詩人與作家在成名前,曾寫過上千上萬篇作品,但是走紅的也許就這么一兩篇讀者熱愛的詩歌與文章。
比如余秀華,好多人最印象深刻的還是她那首《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沒有人去了解,她的身體上的痛苦與那段煎熬的歲月,她只能通過寫詩,寫很多很多詩來發泄滿滿的悲傷與迷茫。
沒有那么多的一夜成名,千錘百煉才是硬道理??!
3
前段時間李子柒年收入一億多占據了新聞的熱點,奪得了大家的眼球,雖然李子柒后來澄清是不實消息。
但是在明月看來,倘若她真的是年收入一億多,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除了其他趨勢的因素之外,最缺乏不可的便是她的堅持與拼命付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李子柒這個姑娘,了解了她的經歷,就會明白她紅是可以理解的。
天下苦難的人特別多,拮據生活的人也數不清,李子柒不是神也不是就是最凄涼的那一位姑娘。
我們也不需要特意去捧殺李子柒,在我看來包括在她自己看來,她可能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努力一點的人。
只是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受過傷害的人即使內心已經千瘡百孔,卻依舊熱愛人間勇敢積極生活,這樣的人們最是值得尊敬;
她們身上的閃光點一定會被人發現。
但愿埋頭苦干的人們,背負著重擔的你們能夠能夠守得云開見月明,屬于你的曙光一定會到來,只不過是早還是遲。
而在這之前,千萬不要放棄。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