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超,女,北京,碩士,在公司已工作3年,公司原來是國企,現在已改為混合所有制。
困惑:在公司前兩年,基本都是在干雜活,沒有學習到什么東西,去年6月份,部門接了新項目,所以在最近一年的工作一直在圍繞新項目,做新項目的報表、評估、材料申請、寫報告等等工作,但自認為仍然是處于干雜活的狀態。而且到現在為止,工資低得可憐,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工資上漲幅度不大。但是新項目雖已進行一年,但是目前并沒有完結。到今年6月底會有一個小的進展,年底會有大的進展,明年中旬會有新產品上線。自認為如果選擇在項目沒有完成的情況下,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但是就算新項目上線完成之后,工資薪酬也不會有很大的變化,頂多在原來很低的基礎上再多1000塊。
分析:阿超是國內頂級學府碩士生,在這樣的公司得不到價值的發揮。根據人職匹配CD模型,對組織的滿意度和個人的滿意度均無法得到滿足。所以CD模型瓦解,建議阿超更換崗位,但是更換崗位,以公司目前的薪酬來說是不夠的;所以建議阿超跳槽。
建議:
1、梳理自己所有的能力和優勢,全部列出來。(因是異地咨詢,無法使用能力卡片,所以建議阿超盡可能全面地列出來自己可以在簡歷上寫出來的強項和能力)
2、針對自己的專業或能力尋找對應的公司,在招聘網站(獵聘、智聯等)尋找相近職位,查看崗位描述及薪酬待遇,進一步縮小目標范圍。阿超表示曾經調查過,同學正在做的專利工作較為適合她,建議她做進一步行業及崗位調查。
3、若是崗位描述稍有差距,可在近期盡快學習以達到崗位要求。
阿超在這段咨詢完了之后,問了一個問題,表示這個問題已經困惑她很久了。她說,怎么樣能提高一個人的情商呢?緊接著又說,我身邊好多人說我傻,我就不明白為什么他們說我傻。
針對阿超的疑惑,首先做了進一步的分析:
問:有沒有具體的事情可以說一下么?他們評價你傻,總不能什么都傻吧。比如說我出門就喊人美女,哪兒美呢,不知道。
答:沒有,他們就是評價我傻。沒有具體的事情。
問:那哪些人評價你傻呢?
答:有同學這樣說,還有我領導也這樣說。
問:同學這樣說,同學在一起都是很真誠的,那同學應該是比較了解你,看到你一些說話做事的方法,可能覺得你太實在太真誠,在這樣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可能會吃虧,所以有可能同學這樣說也是為你好,希望你可以提高警惕,對人對事不要太大大咧咧,以免受傷。
問:那么領導為什么這樣說你呢?
答:就是有一次公司聚餐,完了之后和同事送領導回家,領導妻子說這孩子挺實在的,領導當場回話“她不是實在,她是傻”。我當場就郁悶了。
問:聽你這樣說,我覺得你和領導的相處還是很融洽的,那領導這樣評價,我覺得在這樣的企業環境中,領導在他的高度肯定看到了你看不到的東西,比如說你做事說話的風格,與同事相處的方式,讓他覺得你太實誠了,以致于讓他給你這樣的評價,我想領導也不會就是為了評價你傻而說這句話,他肯定覺得如果你再繼續這樣下去,害怕你在同事關系中會吃虧。
答:好像有道理。
問:那你自己覺得你自己傻么?首先從待人處事來講,你覺得你待人以誠,為他人著想,你覺得傻么?你覺得你做錯了么?
答:沒有,我覺得我以很自然的方式在生活。
問:那從工作角度來講,你覺得你能勝任你的工作嗎?你覺得你的工作能力有問題嗎?
答:工作方面我肯定沒有問題。
問:那工作就是一種目標導向的活動,既然你能完全勝任你的工作,那為什么要在乎別人說你傻呢?首先你要堅定自己的內心,認同自己的生活方式,你要首先認為你不“傻”。他人評價你的標準和你評價自己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人家可能經歷滄海,回來認為你傻,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是在工作生活中,一個人過于直接,過于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可能確實會給他人和自己帶來困擾。所以在這方面建議你學習一下有效溝通方面的內容。
答:嗯,你知道我有一次有多“二”么,我在公司的競聘中,對著三位面試官,我說了公司的問題。完了之后大家更覺得我“二”。但是我覺得平時見高層領導的機會并不多,我要抓住這次機會,把我想要說的話全都說出來,讓高層領導也聽一聽基層員工的想法。
問:首先,你是在競聘中,那你競聘的目的就是競聘成功。如果你能競聘成功,那么距離高層領導的距離又會更進一步,屆時如果你有能力對目前的情況作出影響或者提出建議,那么就可以動手了。但是在目前你自己能力和職位都不足一提的情況下,你覺得說這樣的話,對高層領導來說,有意義么?如果你想要改變世界,是不是首先需要改變世界的能力呢?如果你想要撬動地球,是不是應該先去找根桿呢?
來訪者反饋:
本次咨詢總結:
本次咨詢中,來訪者的關于職業之外的問題屬于意料之外,所以有點措手不及。因為對于心理輔導這一塊,自己并不擅長。還好剛好看了賈杰老師的《活得明白》這本書,里面一節關于堅定自己內心標準的一章,現學現用。
困惑:
今天又想,覺得這次咨詢有點過于主觀,其中有一件事沒有問,就是既然這份工作待這么不滿足,為什么待了3年,有沒有背后的原因,只是簡單地從人職模型不匹配來看,覺得有點過于主觀和輕率了。因為可能與我以前的經歷相似,所以太想讓她不要重蹈覆轍,希望她可以有更好的平臺施展才華,而不是待在這里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所以下結論有些過快過于主觀。下次應該耐心一點、細心一點,尋找一切現狀的存在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