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在乘地鐵的時候,看到地鐵站的電子屏幕上面的時間,再對照著自己的手表一看,哎,手表慢了兩三分鐘。
當時就要校準手表,但突然間一個靈感,為何不把時間調快一些吶?
說干就干,當時很謹慎地只把手表調快了10分鐘,一邊調整一邊忐忑,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
當時設想了集中可能的改變:
1、赴約都會提前到了,就算是遲到幾分鐘,其實是早到了,給人好印象。
2、趕火車站提前到。
3、早睡。
4、早起。
。。。
多么美好的設想,可是現實很慘淡,僅僅實現了一項:
感覺上下班變早了。
小的時候活著,就是活在各個時間節點上,比如期待幾月幾號就要放假、幾點幾分放動畫片,自己的歲月就這樣慢慢流逝。
可是長大之后,對于這些時間節點越來越沒有了感覺,當意識到這些節點,無非感嘆一句時間過的好快。
究其原因,我認為是我們隊時間的認知和使用上發生改變了。過去活在一個個時間節點上,現在活在一個個時間塊上。
每個時間塊干什么,若沒有時間塊的概念,那么一件事情可以被拖延到無限長。
前幾天在一本書匯總提到過一個叫“時間計算器”的鐘表,如下圖所示
為每一件事情設定一個時間塊,那么對時間的感覺就像是蛋糕還剩下多少一樣具象了。
其實古人挺聰明的,發明了時間沙漏這種設備,也是可以很形象地模擬時間塊。
當掌握了時間塊,會發現效率變高了,這時候還在乎什么手表調快10分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