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我路過你的江湖

圖片發自簡書App


隔了十多年,再看《神雕俠侶》,又一次被楊過圈粉。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那時候古天樂還很白,李若彤也未染煙塵,我們恰逢懵懂年少。

一切都剛剛好。

初時,他恣意少年郎,眉目清秀,才高于世。

直到,武功蓋世的楊大俠竟然慘遭斷臂,玉潔冰清的小龍女竟被尹志平那個臭道士得手。

沒有少年期待的完美,預設的大團圓只是一種慣性的愿景。

像所有不甘接受悲劇的人一樣,每念至此,心里就會空掉一塊。

如今再看這些情節,依舊惻然。

風雨大作之夜,楊過忍著劇痛離開了郭家,被郭芙任性砍下的左臂依然血肉模糊。

此刻,楊過不僅被砍斷手臂,身受劇毒,還失去了小龍女的下落。

縱是從來孤獨凄苦,也不像今時今日一樣山窮水盡。

往日那個縱情縱性的翩翩少年郎,奄奄一息地躺在荒野里,心中所念所想無不悲愴:

“楊過啊楊過,任你武功再高,此番之后,也不過是一個獨臂怪物,教人恥笑","天下之大,恐怕只有姑姑不嫌棄了”。

而初見時“輕紗白衣,秀美絕俗”的小龍女,已然經歷過古墓的幽寂、他人的欺侮。

為了成全楊過,不諳人世流俗的她悄然隱藏,從此內傷不愈,情殤難絕。

圖片發自簡書App

所以,每次聽到《英雄的黎明》這首背景配樂,劇里用在楊過身上,相得益彰,如遇伯樂。

是被郭黃夫婦領回,自述無父無母,從此孤苦流離,住在破窯洞偷雞摸狗度日的時候;

是與神雕分別,想到世間只與小龍女可依戀,竟無半個知己好友,一人一禽竟也惺惺相惜的時候;

是形容枯槁,苦等至愛十六年,最后得知生死兩茫茫,同問“情為何物”,絕望跳下斷腸崖的時候。

如今,對于金庸設定的人物遭遇,各路人說法很多。或為了小龍女的文學形象更鋒利也好,或者楊過斷臂是為了平衡彼此殘缺也罷,都可自圓其說。

可以肯定的是,不同于郭靖黃蓉式的歡喜結局,《神雕》是金庸創作的一部悲劇。

為這樣的人物悲劇動容,卻不想說是英雄的悲劇。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辛苦遭逢,歷經苦樂又千回百轉,不需要定義誰是英雄。

看客是自私的,或是慷慨冠以美名,或是憐惜寄予同情,不過只是自我情緒的自慰式滿足罷了。

再多的感嘆唏噓,莫不如尋一個茶余飯后的空閑,想想自己的江湖,也便罷了。



文章原創,轉載請聯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