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周我學習了“掌中大腦”,跟大家分享一下。
? ? ? ? 每個人的大腦其實都有“兩個腦”,一個叫“動物腦”,一個叫“理智腦”。
? ? ? ? 美國的神經學博士丹尼.西格爾,用一個大拇指握在手掌中心的拳頭來比喻我們的大腦,俗稱“掌中大腦”:
? ? ? ? 腦干:掌心到手腕的部分可以比喻為腦干,是生命的中樞神經,它掌控著基本的生命機能(如呼吸、心跳),還會根據本能發出攻擊或逃離兩種指令,或者直接僵住不會反應。
? ? ? ? 中腦(動物腦):被握在中間的大拇指就代表中腦(動物腦),是儲存情感、記憶和情感出發的指揮器,也是在人類胚胎發育時最早期的爬行動物腦。中腦和腦干是聯合工作的。
? ? ? ? 前額皮質(理智腦):其它四個手指蓋握住大拇指前沿的部分代表前額皮質,負責調控情緒、人際關系、反應靈活度、直覺、思維視覺、自我意識、逃避恐懼、道德品行等等,故稱為理智腦。
? ? ? ? 我們設想一個場景:
? ? ? ? 媽媽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開門一看,兩個孩子玩得滿客廳都是玩具,還追追打打跳到沙發上蹦來蹦去,手上還拿著零食……
? ? ? ? 媽媽立馬火氣上涌,大聲的喊:“誰讓你們這樣玩的,把客廳和沙發都弄得亂七八槽的,馬上給我停下來。”
? ? ? ? 老大立即停住笑大聲說:“我們一會再收拾不行嗎?”
? ? ? ? 老二見媽媽發那么大的火,僵住坐在地上。
? ? ? ? 媽媽繼續發飆:“不可以,亂糟糟的,我回來一點都不舒服,你們不知道我工作一天多辛苦嗎?你們一點都不體貼媽媽。”
? ? ? ? 老大:“但是我們還想再玩一會,還沒玩夠呢。”
? ? ? ? 媽媽:“我說不行就不行,趕緊收拾收拾,不然我就收拾你們。”
? ? ? ? 看到情況不妙,老大趕緊跑回自己房間,邊走邊說:“你是個臭媽媽、壞媽媽,我不要你了”。老二也怯怯的跟在哥哥后面進房間了。
? ? ? ? 我們就上面的情景,看看人憤怒時大腦是怎么運作的:
? ? ? ? 媽媽看到孩子把客廳和沙發被弄得亂七八槽,非常憤怒,大聲地吼孩子。在正面管教體系里,情緒失控叫做大腦蓋子打開,這時候媽媽大腦里的情緒按鈕一下子打開了,開始吼孩子,甚至會動手打孩子。這時媽媽的理智腦停止工作,動物腦值班了。
? ? ? ? 兩個孩子在媽媽回來之前,玩得很開心,他們的大腦蓋子原本是合上的,理智腦支持他們各種玩。當看到媽媽憤怒了,老大也立即蹭一下來了氣,他的大腦蓋子也立即打開了,開始跟媽媽頂嘴,爭取再玩一會;而老二直接被媽媽和哥哥的舉動嚇得僵住了。媽媽再發飆,兩個孩子逃走回自己的房間去。
? ? ? ? 這時候,媽媽是失去理智的,智商幾乎為零。媽媽會說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話,而孩子也可能說出傷害媽媽的話,這就很容易造成親子關系的傷害。
? ? ? ? 在憤怒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冷靜下來,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讓理智腦恢復工作。
? ? ? ? 當大人憤怒的時候,大人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要盡快恢復理智再來處理當下的問題。積極暫停的辦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做法有:做幾個深呼吸,走開喝一杯飲料,洗洗臉等。
? ? ? ? 總原則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 ? ? ? 對于孩子的情緒管理,我們可以這樣做:
? ? ? ? 1.平時給孩子講解“掌中大腦”,幫助孩子認識大腦運作,認識情緒;
? ? ? ? 2.和孩子約定一個手勢(比如握拳、張開),在發現對方憤怒時,自己可以用這個手勢去提醒對方,關上大腦蓋子,恢復理智。
? ? ? ? 3.和孩子一起設計一個用來冷靜、舒服的小空間,還可以起個名字(如冷靜太空、愛心小窩、溫暖屋等)。
? ? ? ? 當孩子生氣憤怒的時候,家長可以做以下三個步驟:
? ? ? ? 1.覺知孩子的情緒:“我看到你很生氣”,“聽上去你真的生氣了”……
? ? ? ? 2.準許孩子生氣:“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權利”,“我不會責備你,我也常常會感到憤怒”,“生氣很正常,我同意你生氣”。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認可。
? ? ? 3.找出可接受的解決方案:“你愿意在走廊蹦跳幾下來放松嗎?”“你愿意對著玩具熊大叫來發泄嗎?”幫助孩子找到宣泄情緒的方法,疏導情緒。
? ? ? ? 宣泄情緒要遵循三個不傷害原則: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傷害環境。
? ? ? ? 在孩子憤怒的情況下,如果父母用應該……不應該……的句式來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挑剔、給建議,會堵住、壓抑孩子的情緒,不但不能讓孩子盡快平靜下來,反而導致孩子更生氣、更加糾纏父母或者以后不愿意跟父母溝通。
? ? ? ? 用覺知、準許、接受三個步驟來代替“應該和不應該的語言”,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情緒流動,疏導情緒。
? ? ? ? 孩子的情緒被認可和尊重,并且被接受,就能提升孩子理解別人的能力。當孩子有理解別人的能力的時候,同理心就出來了。有同理心的孩子,不會輕易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
? ? ? ? 如果情緒被長期壓抑,有可能突然爆發,或者有可能生病,或者使人變得麻木。長期麻木和隔離情緒,是很難建立親密關系的,他不能理解自己的情緒,也就不能理解別人的情緒。
? ? ? ? 所以,有情緒的時候要積極疏導。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疏導,就是幫助孩子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