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似乎是很多產品一直努力的方向,好似我們很多人總是想著讓自己博學多才,成為“多面手”一樣。小時候,第一次見到手表,發現只有簡單的看時間功能,而且每天還要上鏈條,否則就停擺。后來,有了一塊多功能表,不僅能看時間,還有日期、星期、秒表、鬧鐘,突然間覺得是有了很多件東西,有事沒事就要把所有功能拿出來“顯擺”一下,貌似今天很多用智能手機的人,有事沒事把手機拿出來開屏、鎖屏一樣……盡管研發者們“費盡心機”,想要使產品多一些功能,以便更有賣點,但實際上,消費者就真的需要那些功能嗎?據我的觀察,很多用iPhone手機的人,連個蘋果賬號都沒有,他們甚至常年不更新APP——以為要越獄了才能更新、升級。也就是說產品研發者們,不要總是朝著“多功能”邁進了,何不簡單一點,在單一功能上做得更出色。
拿市場上已經有的智能手表來說,很多廠家認為這是智能設備未來一大趨勢,所以競相進入,前有三星、索尼,今有蘋果等,國內商家更是很大一批,前兩天我看到一朋友在他的微信上曬出深圳某電子廠家已經完全克隆了APPLE WATCH……但是,很明顯的是,消費者對智能手表其實并不感冒,以我的觀察,身邊戴智能手表的人并不多,倒是用單一功能表的人越來越多,比如跑步表、登山表等。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絕大多數智能手表都需要與智能手機連接后才能發揮作用。這就讓這些智能手表變得復雜,而且重復了智能手機的部分功能。我的一個朋友帶一款智能手表,她說唯一有用的地方就是可以當藍牙使,其它沒有什么實質意義。
因此,之于廠家,應該想得更“窄”一些。千萬不要試圖創造萬能的產品。要創造能在某一件事情上能夠做得非常出色的產品。比如智能手表,為什么不能全新開始?為什么不設計一塊單一的、功能卓越的智能手表?這個單一功能無須附著于智能手機就能實現。實際上,商重視“單一功能”的廠商極少見。
同時,由于傳感器和軟件數量的邊際成本較低(添加新功能的關鍵部件),產品云和其他基礎設施的固定成本相對固定,公司容易陷入“功能越全越好”的陷阱。但是,公司能夠提供大量的新功能不代表這功能的客戶價值超過它們的成本。當公司展開“看誰功能全”的競賽,它們之間的戰略差異就會逐漸消失,陷入零和競爭窘境。那么公司應該如何選擇要發展的智能功能呢?
首先,公司必須選擇那些能為客戶帶來真正價值,且成本相對較低的功能。如果絕大多數智能手表使用者如我前文中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樣——使用藍牙很方便,那么商家又何必在這個表上投入那么多的成本呢?!
其次,對不同市場分層,功能的價值也各異。因此在挑選功能時,公司必須先選擇要服務的客戶層,也就是要定位好客戶群。
最后,公司應該選擇能加強其戰略定位的功能。
實際上,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單一功能”的產品常常有更長的壽命,比如德國的很多產品之所以那么耐用,我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功能單一”,同樣,“單一功能”之于廠家,往往更容易復制,也更容易將這一若能做到極致,形成特色。